《荷塘月色》导学案【学习目标】继续分析《荷塘月色》相关段落,侧重写景分析。【预习反馈】交流各自绘制的文章结构图。(取最全面,最合理的全班推荐)【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推荐发言)1、第四段景物描写,为什么叶子写得多? 阅读第四段,看作者依次写了什么?又是怎么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第五段,思考本文是如何描写月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课文第五段,写月光用“泻”不用“照”铺”,其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五段酣眠、小睡各指什么?有无深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作者为什么会由光和影联想到名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第六段写“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为什么会如此伤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第七段采莲与文章主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想起采莲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第八段课文最后一句话“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你认为 《荷塘月色》为什么如此出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维潜水】:在《荷塘月色》里,显然有两个世界:朱自清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与自我心灵升华的超越世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朱自清的一个“梦”。说说你对这个“梦”的理解。(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思考一下) 【当场检测】1、常识填空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 》,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 》,成了著名的散文家。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