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是九年级语文教师高杨,我参赛的课题是《桃花源记》,课型是复习课,下面进行我的说课。 《桃花源记》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年代,在文中他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世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本文无论是在语言、结构,还是在思想、写法上都堪称是学习的经典。一、在本节课的设计理念上,我要把握住五个“注意”,以达到预设的教学亮点,体现我在复习课教学中的特色。1 、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我利用多媒体手段,力争让课堂有声有色。2 、注意抓住中考考点复习。让学生的复习系统化,有针对性,体现有效教学。3 、注意授之以渔。复习课上,方法的引导胜于知识的传授,会学才是目的。4 、注意知识间的链接。同一文体、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的拓展,让学生养成归类整理的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能力。5 、注意检测与训练。复习课夯实基础是前提,题型训练才是关键,这样学生的知识才能得到整合,能力才能得到提升。二、教学流程及其教学意图1 、情境导入。引名言,联系生活实际,自然导入复习课题。目的是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共鸣,产生学习的欲望。2 、明确考点。学生自由发言,总结考点。目的是让学生养成总结知识点的习惯,把握中考方向,有针对性地复习。3 、文学常识。了解作者、把握背景及文体。目的是为了准确地掌握文章主旨作铺垫,拓展“记”的文章,养成归类习惯。4 、基础闯关。目的是落实文言字词句的积累,夯实文言基础知识,交给学生学习方法。5 、理清脉络、理解文意。目的是明确叙事线索,掌握重点语句的出题点,理解文章主旨,为试题体训练做准备。6 、拓展延伸。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的链接,目的是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内涵。7 、中考练兵。中考题型的练习,目的是检验复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增强复习乃至中考的信心。8 、质疑总结。目的是给学生质疑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总结激励,鞭策学生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9 、作业设计。目的是巩固课堂学习成果,学以致用,又学会变会学。10 、板书设计。目的是抓住重点,便于记忆。复习课: 中考文言文考点:1 、掌握文学常识。2 、理解常见诗词在文章中的含义。3 、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4 、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5 、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