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煤动力煤概述(一)煤炭的定义煤炭是植物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复杂的生物化学、地球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一种固体可燃矿产。它不仅是工农业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主要燃料而且还是冶金、化工、医药等部门的重要原料。(二)煤炭的形成各种煤都是处于一定煤化阶段的产物。成煤植物的多样性和在漫长的成煤过程中条件的千变万化,决定了煤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不均一性。成煤过程成煤序列植物-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转变阶段第一阶段泥炭化阶段第二阶段煤化阶段成岩分阶段变质分阶段转变条件水中、细菌,数千年到数万年地下(不太深),数百万年地下(深处)数千万年以上主要影响因素生化作用压力(加压失水),物化作用为主温度、压力、时间,化学作用为主煤的变质程度与含碳量关系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C/%(可燃基)50〜6060〜7474〜9090〜98煤主要由碳(C)、氢(H)、氧(O)、氮(N)、硫(S)和一些稀有元素和矿物质组成。从工业分析可以测定出煤中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的含量。(三)煤炭的分类依照煤化程度高低,各类煤的总体归类见下图(具体概念和特征见附录)我国煤炭分类中国煤炭2、煤炭的化学性质煤的化学组成很复杂,但归纳起来可分为有机质和无机质两大类,以有机质为主体。煤中的有机质主要由碳、氢、氧、氮和有机硫等五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氧占有机质的 95%以上。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磷和其他元素。煤中有机质的元素组成,随煤化程度的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煤中的无机质主要是水分和矿物质,它们的存在降低了煤的质量和利用价值,其中绝大多数是煤中的有害成分。通过元素分析可以了解煤的化学组成及其含量,通过工业分析可以初步了解煤的性质,大致判断煤的种类和用途。煤的工业分析包括对水分、灰分、挥发分的测定和固定碳的计算四项内容(详细介绍见附录)。(六)煤炭的开采与加工1、煤炭的开采采煤向来是一项最艰苦的工作,当前正在花较大的力量来改善工作条件。根据煤炭资源的埋藏深度不同,一般可分为矿井开采(埋藏较深)和露天开采(埋藏较浅)两种方式。可露天开采的资源量在总资源量中的比重大小,是衡量开采条件优劣的重要指标,我国可露天开采的储量仅占 7.5%,因而我国采煤以矿井开采为主。2、煤炭的加工我国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格局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以煤为主的主要问题是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煤炭利用前的煤炭加工就是通过煤炭洗选、动力配煤、型煤、水浆煤等加工技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