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务谈判案例分析谈判双方:a 公司一一国内某著名商用车公司b 公司一一欧洲著名汽车设计企业案例背景:a 公司是国内某著名商用车公司,在进行某款商用车开发时,要进行整车外流场仿真设计(cfb),但公司没有 cfb 分析工程师,也缺乏分析的软件与硬件设施,但这项工作事关整车产品的性能,必须要做。因此 a 公司产品开发经理开始在国内外寻找有能力的 cfb 分析合作方,并展开了多家设计咨询公司的多轮谈判,从技术谈判开始,最终筛选出两家企业,期间历时半年。技术方案与实施方案谈判完成后,进入最后的商务谈判阶段。b 公司虽然在欧洲享有盛誉,但从来没有在中国市场实施过项目,因此 a 公司担心项目花费巨资后达不到预期效果。由此,a 公司希望在与 b 公司的首次合作中,b 公司能免费给 a公司做一次 cfb 分析,如果首次合作效果良好,则考虑与 b 公司进行长期合作。而 b 公司在金融危机的环境,急用拓展中国新业务以缓解企业财务危机,摆脱破产的风险,因此 b 公司想凭借自己在 cfb 丰富的经验和口碑在中国第一个项目希望有较高的利润。谈判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了。谈判过程:第一轮价格谈判,会议地点为 a 公司会议室。b 公司开价 300 万欧元,a 公司无法接受。a 公司坚持首次合作是尝试性合作,b 公司应该放眼长远利益,双方各持己见,达不成统一意见。第二轮谈判,会议地点改在某五星级酒店,会议前派技术部副经理开 gl8 商务车亲自前往机场接机,并安排外方所有参会人员入住该酒店,会议所产生的一切费用(包括机票和酒店)均由 a 公司承担。会议前一天,a 公司的总经理亲自宴请 b 公司所有谈判人员,当晚餐桌上,双方相谈甚欢乐。第二天,谈判开始,外方调整报价,由原先的 300 万欧元调整为 250万欧元。a 公司见此报价心生不爽,但还是面带笑容,坚持首次合作为尝试性合作,双方仍坚持不下。谈判间歇,a 公司的翻译向 b 方解释,250 万这个报价不符合中国国情,并且“250”在中文中的深刻含义。b 方对中国的国情有所了解,但可能是顾及在欧洲一贯的高姿态,此轮他们他们仍然坚持报价,不做让步。2第三轮谈判,由 a 方提出邀请,选择在青岛谈判。一方面 a 企业在青岛有厂房,另一方面正值青岛啤酒节。b 公司的谈判代表多数为德国人,对啤酒有深厚的感情。一下飞机,b 方代表团就被直接带到啤酒节现场,加之青岛很多地方仍然保留当年租借地的风格建筑,谈判地点也被安排在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