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首次起床防跌倒操作程序(SOP)跌倒 是指突发、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按照国际疾病分类( ICD-10)的分类,跌倒包括:①从一个平面至另一个平面的跌落;②同一平面的跌倒。患者跌倒受伤共分4 级,0 级:没有受伤; 1 级:轻微伤,包括瘀伤、擦伤、不需要缝合的撕裂伤;2 级:重伤,包括骨折、头部外伤、需要缝合的撕裂伤;3 级:死亡。一.防范患者跌倒目的1. 对患者进行高危跌倒因素评估,及时发现患者跌倒危险。2. 对高危跌倒患者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3. 妥善处理患者跌倒不良事件,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患者医疗负担,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二、防范患者跌倒管理制度1. 医院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对防范患者跌倒实行有效的指导和监控。2. 医院建立患者跌倒等意外事件相关报告制度、处理预案与工作流程。3. 医院环境有防跌倒的安全措施,如走廊扶手、卫生间及地面防滑等;在潮湿、易滑倒、破损地面、斜坡、不平整的路面或阶梯处应有明显的标识,以便提醒患者预防跌倒。4. 护理人员使用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高跌倒风险产妇进行评估。高跌倒风险产妇起床前评估率达到 100%,对跌倒高危产妇住院期间进行持续动态评估。5. 对高危跌倒风险产妇,护士主动告知产妇和(或)家属存在跌倒风险并告知防范措施。6. 护士知晓患者跌倒不良事件报告、处置流程。7. 科室对发生跌倒的案例有分析、讨论并持续改进。8. 职能部门定期开展对患者跌倒管理各个环节进行评估,对跌倒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讨论,持续改进。三、防范患者跌倒规程1.对入室产妇进行首次护理评估,确定跌倒高风险产妇:包括意识不清、运动障碍、有跌倒经历、体质虚弱、视力障碍、头晕、体位性低血压、产后出血、服用特殊药物(抗精神病药物、麻醉止痛药、降压利尿药、降糖药)等。2. 根据产妇情况选择合适的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跌倒高风险产妇进行评估。3. 对高危跌倒产妇,护士告知产妇及家属,产妇存在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要求家属予以重视,在产妇起床时寻求护士协助。4. 对跌倒高危产妇采取预防措施并记录。预防措施包括:(1)跌倒高风险产妇列入交班内容。(2)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①责任护士向产妇及家属进行预防跌倒相关知识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家属陪伴左右。②保持病房、厕所及浴室地面干爽。浴室地面铺防滑地砖。用湿拖把拖地时,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识,破损或不平的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