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事雕琢回归本真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梁丽芳随着新一轮新课改的实施,老师们都深入学习新课标,为了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相当一部分的课堂力求标新立异,于是,语文课上得热闹非凡,华丽无比。殊不知,这样让人眼花缭乱的课堂,恰恰违背了新课改的宗旨,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航向。无论新课改提出什么新的理念,不管我们的教学方式有了怎样的转变,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是朴真的、务实的、本色的,正所谓:“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一、动情诵读的“读味”《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强调“阅读优秀作品, 品味语言, 感受其思想、 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古人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可见,诵读是学生理解课文,领会作者情感的主要手段之一。教授《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我以三大问题作为本课的教学流程与教学目标:①诵读诗歌,进入梦境——你感受到了这个梦境什么样的特点?②品读诗歌,体会诗意——你觉得李白诗中描写梦境最精彩的诗句是哪一句?③赏读诗歌,领悟诗情——梦醒之后,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通过不断朗读的方式进入对文本的解读。其中,一读为音读,以齐读的方式相互正音, 教师则精炼到位地指导, 如明确五字句采用 “二一二”的停顿(海客 /谈/瀛洲),七字句则采用“二二一二”的停顿(烟涛/微茫 /信/难求),从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二读为自读,自主阅读能读出学生的个性理解。同学们有的从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读出了雄奇高大的天姥山,我让学生读一读这两句, 然后做指导, 重音落在 “向天横”,可一字一顿,“势拔五岳”声音可以读得高亢而又气势。有的同学从“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读出了天姥山的优美迷人,有的则从“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读出了雄伟险峻⋯⋯就这样,我不断引导学生从读中品,从品中悟,再从悟后品,将“诵读”进行到底,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 有时是个别同学读, 有时是男生齐读, 有时是女生齐读,有时是全班读,有时是教师范读,有时读一遍,有时读若干遍。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品味揣摩,涵咏咀嚼,一篇原以为枯燥无味的文章竟也让人读出了美感,读出了意蕴。就如朱子读书法里提到的“吃果子一般,劈头方咬开,未见滋味便吃了;须是细嚼慢咽,则滋味自出,方始识得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