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子 物 理 高 考 专 题一、单项选择题1、( 92 年)卢瑟福a 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A) 证明了质子的存在(B) 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D) 说明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2、(93 年)若元素A 的半衰期为4 天,元素 B 的半衰期为5 天,则相同质量的A 和 B,经过 20 天后,剩下的质量之比m A:m B=() (A)30:31 (B)31:30 (C)1:2 (D)2:1 3、(95 年)放射性元素的样品经过6 小时后还有1/8 没有衰变它的半衰期是( ) A、2 小时 ; B、1.5 小时 ; C、1.17 小时 ; D、0.75 小时、4、( 96 年)下列核反应方程式中,表示核聚变过程的是( )。5、( 96 年)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电子由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后( )。(A) 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减少(B) 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增加(C)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的动能减少(D) 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的动能增加6、(97 年)在卢瑟福的a 粒子散射实验中, 有少数 a 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 ()(A)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B)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C)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D)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7、( 2000 年)最近几年,原子核科学家在超重元素岛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996 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经过 6次 a 衰变后的产物是。由此,可在判定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A)124, 259(B)124, 265(C)112, 265(D)112, 277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C 2、C 3、A 4、B 5、D 6、A 7、D 二、不定项选择题1、(97 年)在下列核反应方程中,x 代表质子的方程是()(A)(B)(C)(D)2、(98 年)天然放射性元素Th(钍) 经过一系列α 衰变和 β 衰变之后, 变成Pb(铅)。下列论断中正确的是()(A )铅核比钍核少24 个中子(B)铅核比钍核少8 个质子(C)衰变过程中共有4 次 α 衰变和 8 次 β 衰变(D)衰变过程中共有6 次 α 衰变和 4 次 β 衰变3、( 99 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氢原子从n=2 的状态跃迁到n=6 的状态时,发射出光子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指大量该元素的原子核中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C、 同一元素的两种同位数具有相同的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