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改革背景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课题界定: 1. 本课题中的“双师型”师资特指高职院校教师中符合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关于双师素质教师要求的教师。本研究调查的对象、列举的案例、提出的问题、解决的对策均以这一类教师为对象。2. 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及基本策略假设模型验证以江苏电大武进学院等学校为基础而展开。一、课题概况(一)选题的价值1. 选题的理由近三十年来,我国自上而下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政策,推动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 2003 年 2 月,教育部高教司发布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通过评估,促进了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但是,对照发达国家职教师资的培养经验,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调查研究, 我们发现: 就我国宏观政策制度层面来看,高职师资的保障激励、培养培训等配套机制不够完善;就高职院校自身微观操作层面来看,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校企合作等实际工作还存在许多现实困难。目前,既需要自上而下从国家层面, 也需要自下而上从高职院校层面, 共同来探索、研究,总结出有中国特色的“双师型”高职教师培养规律,建立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素质优化的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保障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对照教育部 2008 年 5 月新发布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双师素质教师达标和优秀的比例,我们江苏电大武进学院还有较大差距,如何抓住评估契机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值得研究。2.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重点:引导高职院校在整体扎实推进高职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有效拉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各项举措的实质进展。难点: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产学研结合的实效问题。3. 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尽力解决学校重视“双师型”师资建设结果,而长期建设规划不够的问题。(2)尽力解决学校重视“双师型”师资数量增加,其实际作用发挥不力的问题。(3)尽力解决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双师型”师资实践、培养渠道不畅的问题。4、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到目前为止, 关于职业院校 “双师型” 教师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概念和内涵的界定、素质结构的分析和评定标准及制度的制定、培养途径和培养模式等方面,在理论深度和具体操作上还比较欠缺。理性地就如何在高职课改的进程中培养“双师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