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颌骨囊肿【概述】由成牙组织或牙演变而来。临床上分为根端囊肿、始基囊肿、含牙囊肿和角化囊肿。【临床表现】颌骨内的囊性肿物,一般生长缓慢,早期无症状,逐渐增大可使颌骨膨隆造成面部畸形,同时骨质受压变薄,触诊时可有乒乓球样感。根端囊肿系因龋坏致根尖肉牙肿演变而形成,囊肿部有失活牙齿( 牙已拔除者称残余囊肿 ) 。始基囊肿为造釉器发育的早期阶段, 星形网状层发生变性, 液体渗出、蓄积形成的囊肿,多见于青年人,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及升支部,可伴有缺牙。含牙囊肿为牙冠和牙根形成之后, 在缩余釉上皮和牙冠面之间出现液体渗出而形成的囊肿, 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及上颌尖牙区, 可有缺牙。角化囊肿源于原始的牙胚或牙板残余。该囊肿多见于青年人, 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及升支部。 特点是较其他颌骨囊肿有更大的侵袭性,易继发感染,在口腔内形成瘘。约1/3 病例囊肿向舌侧发展。角化囊肿如伴有皮肤基底细胞痣、肋骨畸形、小脑镰钙化、蝶鞍融合可诊断为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或多发性基底细胞痣综合征;如仅为多发性角化囊肿而无基底细胞痣 (癌) 等症状时,称角化囊肿综合征。穿刺可得草黄色液体, 内含胆固醇结晶; 但角化囊肿内容物为乳白色角化物或皮脂样物质。【诊断要点】颌骨内有一含液体、生长缓慢、早期无症状的囊性肿物。骨质受压变薄,触诊时可有乒乓球样感。穿刺液为草黄色液体, 内含胆固醇结晶; 但角化囊肿内容物为乳白色角化物或皮脂样物质。根端囊肿增口腔内可发现深龋、残根或死髓牙; 其他牙源性囊肿可能伴缺牙。X线片见圆形或卵园形透光阴影( 可为单房或多房 ) ,周围可有一白色骨质反应线 ( 骨白线 ) 。根尖囊肿为单房阴影,根尖在囊腔内;始基囊肿单房或多房,不含牙;含牙囊肿单房或多房阴影,含牙,牙冠在囊腔内;角化囊肿单房或多房阴影,一般不含牙,常表现为沿颌骨长轴呈轴向生长。应特别注意与成釉细胞瘤等牙源性肿瘤鉴别。【治疗原则及方案】手术摘除囊肿。囊腔内的牙根据具体情况拔除或行根管治疗。角化囊肿易复发、可恶变, 手术不应过于保守。骨腔可用石炭酸烧灼或冷冻治疗。多次复发应行颌骨部分切除术并立即植骨。涎腺肿瘤一、多形性腺瘤及肌上皮瘤【概述】多形性腺瘤又称混合瘤。 因含有肿瘤性上皮、 黏液及软骨等多样组织而得名。肌上皮瘤是完全或几乎完全由上皮细胞组成的唾液腺良性肿瘤。二者临床表现及治疗均相似,故一并提出。【临床表现】1. 无痛性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