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满意度相关理论研究进展及评述一. 文献研究概况员工满意度是指员工对他从事的工作及环境因素感受到的一般态度。最早是由 Hoppock( 1935)在《工作满意度》一书中提出。从1935— 1976 年的 40 年间 , 有 3000 多篇有关工作满意度的研究论文发表(Locke,1976),这表明了工作满意度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工作满意度之所以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和一些主要的员工行为变量( 绩效、流失、缺勤等) 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目前对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仍然比较活跃, 许多研究者将工作满意度作为自变量、因变量和调节变量来开展研究(Büssing,1998)。对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大类: ①对工作满意度决定因素和调节变量的研究; ②对工作满意度的结果变量的研究; ③对工作满意度水平的调查研究。本文的注意力主要放对在这三个方面的研究进程的考察上,并针对目前的研究问题做评述,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图 1-1 文献样本按年限分布情况本文采用的是文献研究方法。依据分层抽样方法,搜集了近十二年之内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献共120篇作为研究样本 (样本按年限分布情况见图1-1 )。并经筛选后, 对其中 31 篇文献做重点研究(文献学习笔记见附录) 。其文献样本容量较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十二年内有关员工满意度的总体及关键问题的研究进展,希望对后期关于员工满意度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二. 相关理论研究概述(一) 相关理论基础工作满意度产生的理论基础:在工作满意度决定因素的考察上, 国内外的研究多在某个激励理论的背景下进行。根据文献查阅, 笔者发现 , 许多研究都是基于以下一个或几个激励理论来进行的。1. 工作特征理论。哈克曼和劳拉( lawler)是现代工作特征理论的奠基者。他们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 , 认为员工对工作的反应是由他们对工作特征的知觉所决定的, 而不是由工作的客观特征所决定。工作特征理论模型的基本含义是: 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是通过激发员工的三种心理状态而产生的, 即: 工作意义、责任感和对工作结果的了解程度。2. 公平理论。根据Adams( 1963 ) 的公平理论 , 工作满意度的产生来自员工将自己的收益和他人相比较的结果 , 也就是说员工所有的不满意和满意几乎都源于自己比较 ! 后的公平感知。 当员工与他人比较 , 或与自己过去的工作进行比较时, 便会对自己的现实工作得出一个判断和态度。根据公平理论, 对大多数人而言, 影响工作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