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 学 原 理在 诗 词 名 句中 的 体 现学习————— 好资料精品资料哲学原理名言 /成语 /诗词总结1、人们的意识不都是一样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立场是制约意识的因素之一: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3、青年学生应学习历史:欲知大道,必先知史。4、物质意识辨证关系:唯物主义:(1)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荀况(2)形寸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范缜 [南北朝 ] (3)天下惟器、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气者,理之所依也。—— 王夫之 [明] 唯心主义:掩耳盗铃:比喻欺骗不了别人,只能欺骗自己。心外无物。 —— 王守仁 [明] 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贝克莱 [英] 5、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富润屋,德润身。—— 《礼记》6、要正确估量对待自己:吾日三省吾身。目标切近者成,目标虚幻者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7、普遍联系的观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春江水暖鸭先知“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 “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 荀况反例:孤立的观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8、因果联系:无风不起浪学习————— 好资料精品资料时势造英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9、要提高实践活活动的自觉性、预见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前世不忘,后世之师。10、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11、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起决定作用:一着不慎,全盘皆输。棋高一着,缚手缚脚。画龙点睛:比喻绘画、作文在紧要之处加上一笔,使其灵活而有神。12、离开整体部分就不再具有部分的功能:脱离了人体的手,不再是手。13、要树立全局观念: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反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1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容。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崔。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唯心主义:(1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毕尔生[英] (2)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 ”一僧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