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中学高 2015 级高考适应性考试(三)文科综合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7 题,共 3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 140 分)本卷共 3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战国时期,诸侯国先后推行“授田制”,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贵族,而是直接分配给奴隶和农民耕种,或赏给有军功的贵族。这一制度有利于( ) A.推广精耕细作 B.推动社会转型 C.抑制土地兼并 D.改变地租形式25.下表 1 为不同史籍关于东汉某一现象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出处今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百姓愁怨情无告诉《 后 汉 书 ·显 宗 孝 明 帝纪》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 后 汉 书 ·樊 宏 阴 识 列传》今当举六孝廉,多得贵威书命,不宜相违,欲自用一士以报国家《 后 汉 书 ·张 王 种 陈 列传》A.察举制是政府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 B.世家子弟入仕导致政局动荡不安C.朝廷重视对青年才俊的选拔任用 D.察举制弊端日益严重,无法维系26.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北宋前期,机密公文、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银台封驳司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古代封驳制度( ) A.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君主专制 B.降低了行政效率C.有利于促进权力运行程序化D.限制了皇权滥用27.明朝宣德、正统年间,科举取录分为南、北、中三卷,三卷录取情况如下表2:卷种涉及地区录取比例- 2 - 南卷应天 ( 今南京 ) 、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等55% 北卷顺天 ( 今北京地区 )诸府、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35% 中卷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10% 根据上表可知,明朝分卷制的实行反映了当时( ) A.科举制八股取士正式形成B.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C.全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D.政治重心由南方移至北方28.19 世纪末维新思想家陈炽在《续富国策》中指出:开埠通商六十年来, 内外穷民之失业无依者 , 犹如恒河之沙 , 不可计算。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闭落后B.自然经济解体、工业发展缓慢C.洋务运动没有实现“求富”目标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艰难29.甲午战后有人认为:“欲图自强,莫亟于广兴学校,而学校中本原之本原,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