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旸谷,渴死。” --《山海经》“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 --《淮南子》巴 金 巴金, 1904 年出生,原名李尧棠李尧棠,字芾甘芾甘,四川成都四川成都人。中国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1928 年发表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灭亡》,发表时开始使用“巴金”笔名。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爱情三部曲》《家》《春》《秋》《雾》《雨》《电》 本文写于抗战时期的 1940—1941 年,当时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侵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作者写此文,就是由此而发。夸父 皓月 姮娥 旸谷 瞬间kukuā hào héng yáng ā hào héng yáng shùncuōzuŏ撮合,一撮灰一撮头发,一撮胡子lòulù露马脚,露怯露台,暴露撮露宁nìngníng宁愿,宁可宁静,安宁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 听朗读,体味两首散文诗字里行间渗透出来情感的不同特点。• 《日》激情洋溢,《月》细腻幽静。朗读课文,整体感知•齐读,整体感知文意。•《日》──追求光和热 •《月》──改变冰冷合作探究,精细研讨• 1. 《日》中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写太阳,而对“飞蛾扑火”大加赞赏,又对“夸父逐日”异常怀恋?• 2. 《月》中,月亮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什么?与《日》中的“冷”一致吗?• 3. 《月》中作者赋予嫦娥奔月以什么新的内涵?• 4. 你能结合这两篇散文诗,谈谈你感受到的作者情感吗?合作探究,精细研讨• 1. 《日》中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写太阳,而对“飞蛾扑火”大加赞赏,又对“夸父逐日”异常怀恋?• ( 他们是追逐光明的使者,他的身上凝聚热情希望! )• 2. 《月》中,月亮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什么?与《日》中的“冷”一致吗?• (死了的星球、冷光、死的光)(同样是冰冷的世界)• 3. 《月》中作者赋予嫦娥奔月以什么新的内涵?• (改变这冰冷的星球)• 4. 你能结合这两篇散文诗,谈谈你感受到的作者情感吗?• (歌颂了光明,赞美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者,同时表达了改变旧世界的愿望)归结写法,迁移积累 • 在这两篇散文诗中,对于飞蛾、夸父以及嫦娥,作者不只是把他们当作简单的生物和远古神话中的飘渺的人物,而是根据写作的需要,重新赋予了他们新的内涵,运用象征的手法,让他们成为追求光明改变世界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