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复习课)一、 1-2 段分析1 、敌论点是什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2 、敌论据是什么? 两年以前,总自夸着“地大物博”不久,只希望着国联现在,一味求神拜佛 3 、表示讽刺性的词语是: 我们 自夸着“地大物博”,(一幅自我炫耀的样子) 希望着国联(一幅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形象) 改为 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总总只只一味一味4 、第 2 段中,“有人”指 : 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 中国人”指 : 所有中国人1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 “这一点”指的是 : “ 两年以前,我们 ---- 却也是事实。”2 、课文第一段采用了什么修辞? 排比3 、如果把“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都去掉,改为“这些都是事实”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不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4 、文中加点的词语,是最初被国民党删去的,他们当时为什么要删掉这些话?答:这些话击中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的要害。5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正确理解是( )A 、一些群众忧国忧民,表现出对当时中国现状的不安。B 、一部分人在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实际上为了混淆是非,掩盖国民党当局的罪责。C 、那时的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人人但求自保,民族的团结精神正迅速解体,因而有识之士发出了感慨。D 、国民党上层官僚无心抵抗,以此论调掩盖自身罪责。二、 3—5 段分析 1 、鲁迅如何驳斥敌人的?自夸地大物博 信地信物 希望着国联 信国联 求神拜佛 信佛 自欺力 (正在发展 ) 2 、修辞:仿拟 3 、突破口:驳论证 他信力他信力(曾有过)(曾有过)三、 6—8 段分析1 、作者的正面论点是什么?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2 、作者举了哪些例子加以证明?古代: 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 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现在: 有确信、不自欺,在前仆后继 战斗的人。 中国的脊梁事实论据,举例论证3 、“脊梁”的修辞及含义4 、第 8 段结尾指出敌论点犯了什么错误? 以偏概全比喻,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比喻为脊梁,表达作者赞美之情。四、第 9 段分析1 、结尾一句话中“状元宰相”和“地底下”的含义:“ 状元宰相”指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 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