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局“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和“十二五”工作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及 2010 年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水利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按照中央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推进民生水利工作,大力加强水利建设,不断强化水利管理,水利发展与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共投入各类建设资金约 17 亿元。水利工程发挥了防洪、除涝、灌溉、供水、发电、航运、渔业、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为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治淮工程进展顺利 “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大了治淮力度,以淮干防洪工程建设为主,我县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大幅度增加,相继开工建设了一批重点骨干水利工程,掀起了新一轮治淮高潮,水利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从确保防洪安全,提高堤防管理水平的要求,实施了淮北大堤除险加固工程,共加固堤防总长 147.97km,其中:饶荆段长 36.05 公里,涡左堤长 52.41 公里,涡右堤长 53.71 公里,涡下段长 5.8 公里,加固和拆除重建穿堤涵闸 40 余座,完成投资 4.39 亿元。 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中心,以切实解决行蓄洪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和防洪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按照“围起来,迁出去,让道于水”的原则,积极推进荆山湖行洪区、汤渔湖行洪区、涡河口外滩地和淮河外滩地移民迁建工作。其中:荆山湖行洪区和涡河口外滩地共安排移民 5149 户 17955人,完成投资 8549 万元;汤渔湖行洪区和淮河外滩地共安排移民 2246 户 8026 人,总投资计划 4581 万元。通过移民迁建工程的实施,达到了“迁得出、稳得住、能发展、不返迁”的目标,第 1 页 共 6 页实现了移民户长期安居乐业的梦想。 为进一步提高淮河干流泄洪能力,扩大行洪断面,自 2009年 10 月开工兴建了荆山湖行洪堤退建加固工程,工程总投资为6.7 亿元。 2、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全县上下继续深入地坚持“狠抓管理、全面修复,系统配套、成片实施,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主攻渍涝、发展灌溉”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导思想和“提高南部,开发北部,主攻两河”的战略部署,坚持不懈地开展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逐步走出了一条洪、涝、旱、渍综合治理和水土资源综合开发的路子,在兴利、除害、减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