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竹竿》设计意图:跳竹竿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游戏,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运动氛围热烈欢快,富有节奏感、趣味性和挑战性。竹竿的开合灵活多变,玩法多种多样,既调动了幼儿积极思考、运用多种感官的能力,也使他们体验到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加深了幼儿对我国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的了解。活动目标:1、学习跳竹竿的基本方法。2、训练幼儿的节奏感。3、随音乐节奏变换动作跳,训练幼儿动作的灵敏性。4、发展幼儿相互之间的协作能力。活动准备:长竹竿 10 根 音乐《阿哩哩》活动过程:1、老师与幼儿听音乐放松各肌肉,感受音乐的节奏。2、老师给幼儿观察竹竿,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如何来跳竹竿。3、幼儿分为两队,一队幼儿两人一组手执竹竿并列为两排,根据音乐有节奏的敲打竹竿,另一队幼儿在竹午中间来回跳。4、增加难度,随音乐变换竹竿的造型,幼儿在竹竿中间变换动作轮流跳。5、导语:老师看小朋友跳的那么棒,你们能不能邀请老师一起和你们跳啊? (老师与小朋友共同合作)6、放松,刚才跳得有些累了,来我们走在圆圈线上揉揉肩、敲敲腿、伸个大懒腰。三人一组抬着花轿回家罗,跟客人老师再见。7、给幼儿讲解这是我们民间的游戏,少数民族在节日的时候,开心的时候,都会玩这个游戏来庆祝。活动分析:引导幼儿去自主探索(敲击“竹竿”的两人如何合作?中间跳的人如何跳?如果跳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情况怎么办?等),从而通过尝试、发现----再尝试、再发现,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不断调整的过程,师生双方共同提升经验。最后通过师生共同表演“跳竹竿”,将活动掀起**,突出了师生双主体的地位。 通过这次游戏活动增强了大班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