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篇泌尿外科诊断治疗技术操作常规第一章泌尿外科影像学检查在系统掌握患者的病史和详细的体格检查及常规化验后,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在泌尿外科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像学检查应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创伤,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显像、X线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CT及核磁共振等。第一节超声显像B型超声是超声波从人体不同轴线不同深度器官产生的反射与衰减显示体内不同器官与组织的正常与异常的特有图象。根据不同的回声图象可以较准确地鉴别实性肿物、囊性肿物、脂肪组织、结石钙化等。能实时显示人体内部脏器的断层图象,并连续观察其活动规律。在此基础上,加用Doppler超声技术,可得到体内血流的频谱,了解血流方向、性质、速度,计算阻力指数和估算血流量,用于移植肾排异的鉴别和肾血管疾病的诊断。常规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应包括双肾、膀胱和前列腺(男性)。检查前,患者应饮水500~1000ml,使膀胱充盈,以利观察膀胱内病变及前列腺.肾积水病人应测量肾实质的厚度;下尿路梗阻和前列腺增生的病人应测量膀胱残余尿量、前列腺的体积及前列腺向膀胱内突入的程度。在超声引导下,对脏器或病灶插入穿刺针、导管等进行活检、引流或其他治疗方法。如: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经皮肾穿刺造瘘术、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等。第二节X线检查X线检查是很多泌尿男生殖系统疾病诊断的依据。有泌尿系统普通摄片、静脉尿路造影、逆行尿路造影、穿刺造影、肾血管造影等。一泌尿系统X线平片(KUB)泌尿系乎片是不用任何造影对比剂的X线摄片,范围应包括肾、输尿管及膀胱部位,故临床上常简写为K.U.B.平片。根据病情需要也可单独摄取某一侧泌尿系平片。是一种无痛苦,简单而常用的检查方法。[适应证]1.观察肾脏的位置、轮廓、大小和形状。2.观察泌尿系有无结石、钙化阴影,以提示有无必要进一步作造影检查。3.观察腰部软组织、脊柱、骨盆骨骼等情况。4.泌尿系造影检查前,常先摄取平片,作为对照资料。[摄片前准备]摄片前必须作好肠道准备,其目的为清)除肠道内的气体和粪便,以确保平片的质量。[操作要求]摄片前应服用泻药以避免肠气干扰对病变观察地影响;摄片时应采用14×17大小的X片,摄片范围应包括双侧肾区、输尿管行程、膀胱区及耻骨上缘。必要时为确定结石、钙化阴影的深浅位置,可加摄侧位相。满意的平片,应显示肾和腰大肌的形像、不透光的结石或钙化阴影等。观察脊柱、骨盆等骨骼系统有无病变及畸形如骨质增生、脊柱裂、结核或肿瘤破坏肾脏轮廓、腰大肌等软组织的异常改变。可观察到肾脏的位置和肾影的轮廓。在尿路部位出现高密度致密影应考虑结石、结核或肿瘤的钙化,注意应与腹腔淋巴结钙化、胆囊结石及盆腔静脉石鉴别。-2-二静脉尿路造影(IVU)又称排泄性尿路造影或顺行性静脉尿路造影,临床上常简写为IVU或IVP。是应用无毒性的有机碘质作造影剂(如泛影葡胺注射液),经静脉注入体内后,由肾小管细胞分泌并排泄到肾盏、肾盂、输尿管及膀胱时,掌握恰当时间,进行X线摄片,以达到泌尿系显影的目的。通过静脉注射的造影剂自尿路排出,使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显影,观察两侧肾功能和泌尿系统各种形态学的改变,如结核、结石、肿瘤、畸形、炎症、积水、萎缩、发育不良或缺如等。其方法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和技术,能够反映肾脏功能及尿路病变。造影剂一般采用碘剂,又分为离子型(如泛影葡胺、康瑞)和非离子型(如优维显、欧乃派克等)等,使用前者可引起严重的碘过敏反应甚至休克和造影剂性的肾病,故使用前需行碘过敏试验,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和体质衰弱的病人慎用;后者引起上述两种并发症的可能性明显减少。造影时,造影室应常规准备0.1%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急救药品;肾功能不全造影后应注意观察尿量及血肌酐的变化;检查后适当补液及应用利尿剂可减少造影剂肾病的发生。[适应证]1.疑有尿路病变,如血尿、结核、结石、肿瘤、畸形、炎症、积水、萎缩和排尿功能紊乱。2.用于泌尿系手术之前的术前准备,了解肾盂肾盏的形态及对侧肾脏的功能。3.用于泌尿系一些成形手术术后疗效的随访。[禁忌证]1.对碘有过敏者。2.肾功能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