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必会知识点七年级上册1、生物的基本特征5点:①新陈代谢②生长发育③繁殖④遗传和变异⑤应激性2、常用的生物学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等。3、显微镜中放大作用的结构是目镜和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物镜4、对光“四转动”:转动粗准焦螺旋(升镜筒)→转动转换器(低倍物镜)→转动遮光器(大光圈)→转动反光镜(明亮视野)5、调节光线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6、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细胞变大,数目变少,视野变暗。操作顺序为:①移动装片——物像到视野中央(“物像偏哪向哪移”);②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③转动细准焦螺旋——物像更清晰。7、显微镜使用的注意要点:①显微镜成倒像——上下左右均相反。②观察时先降镜筒,眼睛看物镜。③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8、临时装片的制作:擦、滴、取、展、盖、染。“滴”的不同——植物细胞滴清水;动物细胞滴生理盐水(维持细胞正常形态)。“盖”的方法——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平。避免出现气泡。“染”的方法——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9、在显微镜视野中污点可能在:目镜、物镜、装片上。10、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物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前者如:衣藻、草履虫、细菌。大多数生物为多细胞生物。11、植物细胞各结构的名称和功能:[1]细胞壁,保护支持。[2]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3]细胞质,不停流动,加快物质交换。[4]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5]液泡,含有细胞液,溶解多种物质。[6]线粒体,提供能量,呼吸作用的场所。[7]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12、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有叶绿体、细胞壁、液泡;动物细胞没有。13、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细胞分裂(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体积增大);细胞分化形成组织。14、体细胞分裂后,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细胞分裂后形成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15、人体的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血液是结缔组织)植物的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16、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1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17、植物类群有藻类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藻类植物(最低等)无根、茎、叶。蕨类植物有根、茎、叶,有输导组织。裸子植物种子无果皮包被。被子植物(最高等)种子有果皮包被,又称为绿色开花植物(六器官)18、植物体吸收的水分有95%以上用于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促进水循环。叶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意义:(1)促进水分的吸收;(2)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3)帮助植物体散热降温。19、光合作用实验先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20、光合作用实验中的变量:①夹黑纸片——光照;②银边天竺葵——叶绿体;21、光合作用表达式:光合作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的过程。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提高光合作用效率:间作套种、合理密植22、呼吸作用表达式: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用叶片做呼吸作用实验时,需要放在黑暗环境,原因是光合作用能吸收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要避免光合作用的干扰。23、绿色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24、验证实验的归纳:①淀粉:滴加碘液变蓝色;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③氧气增多: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④氧气减少:燃烧的蜡烛熄灭。25、提高产量(有机物)的方法——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延长光照时、增加昼夜温差。26、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身体都有许多体节构成。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蚯蚓用湿润的体壁呼吸。蝗虫用气管呼吸,体表有外骨骼,。27、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卵生。28、鸟类的前肢变成翼,双重呼吸,气囊储存气体但不发生气体交换,卵生,体温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