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平均数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求平均数是统计的一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感受平均数的作用。 2.通过动手参与、观察分析、小组交流等实践活动,用直观的方式、从多种角度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3.通过数学活动体验与同伴交流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什么是平均数。 四、教学具准备 卡片 篮球 电脑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你们都喜欢球类运动吗?今天我们就进行一次拍球比赛,男女生分为两队进行,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个队拍球的总数最多,哪个队就为胜利队。 商量出比赛规则: 1.男女生每队选出四名选手计时比赛。 2.再选出一些同学来当裁判,数拍球的个数。 3.学生参与比赛,老师负责记录。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1.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需要。 比赛开始,每队各派 4 名代表参加拍球比赛,每人拍 5 秒钟,裁判汇报成绩,老师把各队拍球的数量板书在黑板上。 统计比赛结果:男生队拍球数量为 19 个,17 个,21 个,23 个; 女生队拍球数量为 20 个,18 个,15 个,23 个。 师:怎样比出哪队获胜呢吗?快算一算。 (1)学生可以选择口算、笔算或利用计算器,快速算出每队总成绩。 老师宣布:通过比总数,男生 80 个,女生 76 个,男生兴高采烈的欢呼,女生垂头丧气。 (2)师:女生队你们不要气馁,我来加入你们队好吗? 这时老师也现场拍球,使女生拍球总数增加了 29 个。算出现在女生队的总成绩为 105 个,老师宣布女生队获胜。 学生感觉不公平,让他们说一说为什么? 生:参赛人数不同不能用比总数的方法找到冠军。 小结:看来人数不相等,用比总数的办法来决定胜负不公平。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比较这两队总体拍球水平的高低呢? 2.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利用求平均数作为标准进行比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于平均数的知识。板书课题:平均数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知识?(什么是平均数?怎么求平均数?平均数有什么作用?……) (2)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学习,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演示】 问:老师摆了几行?每行有几瓶? 生:4 行,分别是 4 个, 6 个,7 个,3 个。 问:想一想怎样移动能使每行同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