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找次品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教学内容上安排了两个例题:例 1 通过利用天平找出 5 件物品中的 1 件次品,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基本的解决手段和方法。例 2 的待测物品数量为 9 个,在实验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便于学生与例 1 的结果进行对比,从而总结出解决该问题的一般思路。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经历找次品的过程;另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综合以上分析,本课教学重、难点:寻找用天平找次品的“最优化”方案。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2.以“找次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建议 个性化设计环节层次环节目标导向问题设计导引环节(层次)目标问题设计活动安排学习准备1理解“次品 ” 含义。体会用 天 平“称”的优势。解释 “次品”含义,并让学生进行多项比较,(手掂、天平等)理解天平“称”的优势。学习展开1从 3 瓶中找 1 瓶次品到 5 瓶中找一瓶次品,初步感知策略。可 先 出 示 3 瓶中找 1 瓶次品,让学生说说:分成几份?每份几瓶?天平平衡,次品在哪?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然后从 3 瓶过渡到 5瓶让学生同样方法尝试,并说说至少几次能找出次品?2学习图示的方法。把天平称的过程用图示法表示 出 来 。 如( 2 , 2 ) —(1,1)。 2 次通过 9 瓶中找 1 瓶可 结 合 例 2 让学 生 4 人 组 合--1--3次品,进一步感受找次品策略。作,边操作,边把各种情况填入表中。通过观察、交流,初步体会平均分成3 份方法最好。4通过改变例题,再次感受找次 品 策略。让学生研究零件 个 数 是 10个、11 个…的情况,反馈中概括规律。一是待测物分 3 份;二是分得尽量平均。巩固内化1基 本 练习,进一步巩固找次 品 策略。可出示书上做一做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自己用图示的方法做一做。2拓展练习深化找次品策略。可引导学生尝试, 27 个零件里面找次品。81个?…总结突 出 重点,回顾全课回顾方法,突出“优化意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