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工作总结暨十四五及 XX年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十三五期间,我县实际建成安置点 10 个,建成住房 2061套 19.78 万平方米,完成搬迁 1999 户 8151 人(建档立卡贫困户 1940 户 7913 人),超额完成搬迁任务。其中:2016 年建设安置点 6 个,搬迁安置 2662 人,建成住房 627 套 7.35 万平方米;2017 年建设安置点 4 个,搬迁安置 5489 人,建成住房 1434 套12.43 万平方米。在资金使用管理上,我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项目总投资 76281.98 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 6330.4 万元,省级统筹项目资金 38149.9 万元,群众自筹资金 1226.7 万元,县级自筹资金 30574.98 万元。在使用上,实行专帐专户,严格收支两条线运行,全县无一例因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使用管理的违法违纪案例发生。搬迁群众入住以来,通过政策帮扶、干部帮扶等措施,已实现了 7913 人贫困户的稳定脱贫。 二、采取主要做法 (一)深入推进五个体系建设。一是推进安置点教育事业发展。成立易地扶贫搬迁户适龄子女入学工作领导小组,保障搬迁户子女人人享受更好的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新建城关一小,改扩建花山幼儿园,实现搬迁户子女就近入学。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确保搬迁户子女来一个、接收一个、安排一个。目前,义务教育阶段 1626 名搬迁户子女已全部实现入学。二促进安置点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推进各安置点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中心建设覆盖率达 100%,配备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室、广播室图书室等配套设施。组建群众性文化队伍,配备文化工作人员,扎实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感恩教育活动,确保了安置点活动有场地,建设有队伍,引导有载体。二是推进社区党的建设。成立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党工委 1 个,组建党支部 6个,各安置点乡镇建有服务中心 6 个。三是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采取新建和就近覆盖的方式,设置 7 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乡村医生,负责为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提供第 1 页 共 4 页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了医疗卫生室(站)对所有安置点的全覆盖。四是建立和完善社区综合治理体系。成立社区居委会 5 个,安排专职社区管理干部,推选楼长,精细社区-安置点-楼栋长-搬迁群众的网格化管理。安置点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建成警务室、警务点,办理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落户安置地,推进安置点天网工程建设,着力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五是深入推进后续发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