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体味《论语》的语言风格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背诵课文。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体会文章所阐述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教学难点】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的语言风格。【教学时数】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介绍孔子及《论语》;朗读全文,2.研读并背诵前四章。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我们同学们进入中小学学习已经七年了,关于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一定有了不少体会。我国古代的孔子是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论语》这部儒家经典中,他的弟子记录的孔子言论,有不少是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对同学们搞好学习,加强个人品德修养都有很大意义。现在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这篇课文。二、作品简介1.孔子其人孔子(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14 年,终不再仕。晚年返鲁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孔子高尚之品格主要包含这样几个方面:发愤忘食,安贫乐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人为善,直道而行。 中国各地都有孔庙对其祭祀。举世闻名的“三孔”——孔庙、孔林、孔府,位于曲阜城的中央,是在孔子故居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组具有东方建筑色彩和格调、气势雄伟壮丽的庞大古代建筑群,总占地面积约 3500 余亩,拥有近千间建筑。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于 1994 年 12 月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2.《论语》其书《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