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赋肖复华 沙漠之舟 学习目标:① 积累字词和文学常识。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的思路。② 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感情,并能针对课文的主旨进行争论与探究。③ 揣摩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刻画任务、表现主题的作用。④ 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简介:肖复华,1950 年出生于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7 岁离开北京到边疆,当修井工、调度员、记者、编辑,后上大学读研究生。曾任青海石油文联副主席,现任中国石油文联组织部副部长。已结集出版报告文学集《世界屋脊神曲》《啊!老三届》,散文集《风会告诉你》。曾获庄重文文学奖。《骆驼赋》是一片回忆性散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上个世纪 50 年代青海柴达木盆地的故事。主要情节是一支石油勘探队伍在戈壁上迷路,驼工范介民为抢救骆驼、寻找骆驼而英勇献身。 初步感知1 、朗读第一段;思考:我们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信息。31 年前,柴达木,听说,铭记终生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说明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强调故事的震撼力量,激发读者的阅读渴望 2 、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故事的起因:朗读这一部分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概括。3 、骆驼得救了吗?故事的发展:朗读这一部分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概括。4 、集体朗读 18-23 段,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 根据自己所做的概括,加以提炼使之成为完整的一段文字。(示例:①一个石油勘探小分队在戈壁迷了路,只剩两桶水,而此时一峰骆驼因渴倒地。在是否救助骆驼的问题上,葛队长和驼工范介民发生了矛盾,最终他们放弃了骆驼。到达据点后,驼工去寻找骆驼,最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② 一个石油勘探小分队在戈壁迷了路,驼工范介民为抢救骆驼、寻找骆驼而英勇献身。) 讨论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品味文章深沉质朴的语言。要求:学生先独立选择品味点,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 如第十自然段对骆驼的描写:“ 支撑”“站立”“迈着”“追赶”和“顽强”“毅然”“蹒跚”写出了奄奄一息的骆驼对生命的执著追求,让人潸然泪下。 再如第 14 自然段对葛队长的描写:“ 甩”一词体现了葛队长选择的痛苦与无奈。1 .动词、形容词的运用; “ 可大家的腿像灌了铅”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人们沉重的脚步、沉痛的心情。“ 给它点水吧,它还能活……可茫茫戈壁,戈壁茫茫,只有沙砾,只有沙砾……”省略号体现了人们思维的跳跃、矛盾。反复的修辞手法既强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