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营卫为臣药, 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佐使, 共奏调和营卫之功。此即调和营卫也。2 通阳张某, 男,45 岁, 教师,2001 年8月10日初诊。自诉两上肢麻木怕冷4年余, 阴雨天加重, 稍运动上肢麻木怕冷减轻, 过于劳累则加重, 西医曾诊断为“末梢神经炎”。症见: 面色不华, 肢体肌肤无异常变化, 脉沉细而涩, 舌质淡红、舌苔白滑, 中医诊断:血痹。证属阳气不足、气虚血滞。治宜: 益气通阳、活血。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处方: 黄芪30g, 桂枝12g, 芍药10g, 生姜10g, 大枣5枚。服6剂, 病情好转, 已不怕冷, 又服10剂, 麻木大减, 继服20剂而愈。按: 本例是由于阳气痹阻, 气血运行不畅而致, 治疗不应只顾及血分, 而应当先通行阳气, 亦即气行则血行之意。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所说:“阴阳形气具不足, 勿取以针, 而调以甘药”。方中黄芪补气, 桂枝、芍药通阳行痹, 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共奏通阳行痹之效。此即温通阳气也。3 行瘀刘某, 女,30 岁,2005 年5月6日初诊。自诉小腹疼痛难忍,下坠, 阴道下血3天。患者结婚3年, 生有一子, 未行节育术。此次月经2月未行,3 天前小腹剧烈疼痛, 有下坠感, 阴道点滴下血, 血色较暗。当地医院诊为宫外孕, 因患者拒绝手术, 前来诊治。症见如前, 生命体征平稳, 神志清醒, 无心慌、出汗。妇科检查: 符合宫外孕体征。血常规: 血红蛋白90g�L , 红细胞310×1012�L。西医诊断: 宫外孕 (陈旧性)。中医诊断:积瘀血。治法: 化瘀消。予桂枝茯苓丸。处方: 桂枝, 茯苓, 牡丹皮, 芍药, 桃仁, 上5味各等份, 研为细末, 炼蜜为丸, 如黄豆大, 每次2丸, 每日3次。4天后, 阴道留出一扁圆形血块, 并继续下黑血少许, 诸症皆减。后改服每次1丸, 每日2次, 又2日而愈, 回家调理。按: 本患者是素有病, 又兼受孕,孕互结于腹中, 故小腹疼痛难忍, 下坠, 阴道下血, 而查生命体征平稳, 说明宫外孕为陈旧性, 是中药缓治的适应症。方中桂枝、芍药通调血脉, 活血行瘀; 牡丹皮、桃仁化瘀消; 茯苓益脾气。共奏化瘀消之效。此即行瘀通脉也。4 利水姜某, 男,65 岁,2005 年7月1日就诊。以发热恶寒7天、小便不利1天入院。患者7天前因受寒而致发热 (体温3815℃) , 微恶风寒, 纳差, 二便尚可。给于西药抗病毒、退热等对症处理, 病情稍有好转。1天前出现低热, 口微渴, 少腹胀满, 小便不利, 不伴尿急、尿痛, 舌干, 脉浮。求诊于余, 症见如前, 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