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 1 教学案 201408.必修一学习导言一、初高中历史课本内容构建方式上的主要不同:初中是学习板块+学习主题,内容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板块,每个学习板块分为若干个主题。 高中是模块+专题。必修课程分历史(Ⅰ)、历史(Ⅱ)和历史(Ⅲ),包括 25 个学习专题,分别从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思想与文化等不同领域反映历史进程和历史概貌。二、学习高中历史要了解的几个史学观念:第一,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一般认为,“文明”按照纵向可以分为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兴起和工业文明的发展三个阶段,横向可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现行新课标教材的必修 1、2、3 实际上是分别介绍人类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 第二,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它认为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19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 第三,现代化史观,按照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书中的说法:“广义而言,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狭义而言,现代化……是落后国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径(其中包括可利用的传统因素),通过有计划地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带动广泛的社会改革,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 第四,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它引导人们“眼光向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问题之外的所有问题,其核心就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等。三、高中历史必修 1 的主要内容(见前言):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内容包括中国和外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