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游物外》《庄子》 • [教学目标] 一、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二、在深入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味庄子的哲学思想。 三、在理解、把握原文的基础上,对庄子的哲学思想进行辩证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一、文章中文言词虚词的理解与把握。 二、文章中语句含义的理解与把握。 三、文章中表现的哲学思想的理解与扬弃。 第一课时一、导入 1 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出自于《庄子》的成语或是寓言故事。 游刃有余、目无全牛、 坎井之蛙、运斤成风、 涸辙之鲋、薪尽火传 朝三暮四 、东施效颦…… 2 简介庄子及著作。 •庄子(约前 369 -前286 ),名周,(一说子沐 ) 。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安徽蒙城县)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 庄子简介• 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 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 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 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 他的寓言想像奇特,寓意深远;• 他的风格嘻笑怒骂,了无拘囿。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 二、学习过程 1 自读课文。 ( 1 )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读准字音。 ( 2 )把不明白意思的词圈画下来。 ( 3 )把文章和注解都认真阅读一遍。 2 朗读课文。 ( 1 )读出文句的语气。 ( 2 )读中揣摩文章大意。 3 梳理三段文章的重点实词、虚词。 见《名师伴你行》 第二课时• 讲解《逍遥游》 第一部分《逍遥游》“ 逍遥”,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