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十二五规划发展工作汇报 第一部分“十二五”财政发展的基础 “十一五”以来,全市财税系统坚持科学依法理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财政收入规模连续跨越,县域财政实力明显增强。一是财政总量实现倍增。“十一五”期间全市收入规模持续突破,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年全市收入突破 20 亿元,年达到 30 亿元,年再上 40 亿元台阶。年财政收入是年的3.5 倍,“十一五”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28.5%。二是财政质量稳步提升。各级财政坚持扩大收入总量和优化收入结构并重,年全市财政收入占 gdp 的比重达 14.4%,较年提高 6.5 个百分点。县域财政质量提升,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明显提高。三是县域财政竞相发展。年,XX 县区、区收入规模超 5 亿元,XX 县区、XX 县区超 4 亿元。XX 县区、XX 县区、XX 县区财政实力全面增强。 二是财税系统主动服务大局,支持经济发展效果凸显。一是向上争取成效显著。五年来各地抢抓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机遇,综合运用各种途径和手段,积极向上开展争取工作,五年间累计对上争取各类资金 88 亿元,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4.2 亿元,利用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1.25 亿元,推动了一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经济和社会事业重大项目建设。二是筹资融资成果丰硕。利用财政信用,累计融集资金超 60 亿元,重点支持了新安江沿伸段综合开发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对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三是扶持企业措施有力。全市 9 大园区五年累计投入33.36 亿元,全市担保机构累计为企业提供资金担保 69.7 亿元。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等措施,减轻企业和居民的负担 2.5 亿元。支持优势产业发展和骨干企业,五年投入 6.03 亿元。建立了市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开展了央企合作对接。初步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多元化、多层次财源体系。 第 1 页 共 12 页 三是财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公共财政职能充分发挥。一是支出规模大幅提升。年全市财政支出达 70.4 亿元,是年的3.4 倍,年均增长 27.5%,超过全省平均增幅水平。二是公共投入持续加大。立足于改善公共服务和社会薄弱环节,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年,教育累计投入 28.55 亿元,学有所教目标基本实现。医疗卫生支出 16.79 亿元,“看病难、看病贵”逐步缓解。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