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发展纲要(规划) 小康社会发展纲要(规划) xx 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纲要(草案)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头二十年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按照《XX 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纲要》,为加快我市“建小康、进百强”进程,提出本纲要。 一、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 (一)现实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市(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立足市情实际加快发展,经过艰苦努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接近小康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域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由 1980 年的 6.4 亿元增加到 20xx 年的 84.3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递增 12.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 1980 年的 69 美元(折合人民币 573 元)增长到 20xx 年的 1112 美元(折合人民币 9227 元),年均增长 13.5%。全口径财政收入由1980 年的 1780 万元增长到 20xx 年的 4.33 亿元,年均增长15.5%。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人口所占比重由 1980 年的10.5%增长到 20xx 年的 25.4%。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经济素质进一步提高。深入推进主副换位,农业及农村经济走出“粮食单打一”的卖难窘境,进入兴牧富民的新阶段。养殖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50,实现“半壁江山”目标,绿特色产业强势兴起,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工业主导地位也初步确立。机械、化工、食品等传统产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高新技术、精细化工、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集团优势和规模效益已经显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 XX 市的 40。第三产业比重加速攀升。商贸、餐饮、交通、通讯等传统产业稳步增长,房地产、信息服务、社区服务、金融保险等新兴产业正在第 1 页 共 22 页崛起。三次产业比由 1980 年的 67.7: 16.6: 15.7 调整为 20xx 年的 26.5: 39.9: 33.6。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统分结合的土地双层经营体制建立完善,农村行政区划调整、农村税费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非国有经济成份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87.8。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立,触及产权改革的企业达 112 家,占国企总数的 83.3。商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