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旅游资源专项规划第一节 旅游景点规划 旅游景点开发是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最基础部分,一般在数平方公里范围内,景点的开发要力求尽量体现美的特征,并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高度统一,我国一些风景名胜景(区),一般都是以具有美感的自然景观为基础,渗透以人文景美,既有大自然的美,又有优秀的历史文化,或优美的建筑,或健康的文化娱乐,杜牧《江南春绝句》所描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封山廓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是这种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写照,谢灵运更指出:“山水籍文章以显,文章亦凭山水以传。”也道出了二者依存的真谛。但由于自然旅游景观与人文旅游景观各自的特性不同,在开发旅游景点时不可不予以注意。 一、自然风光景点的开发 自然风光景点的开发要注意自然景观的审美特性: 1、突出自然美的属性:自然以其色彩,形状、声音、气息、质感等作用于人的感观,引起人的美的感受。 形:开发时要力求要使人有雄、险、奇、秀、幽、旷、坦的多种感受。所谓雄,是要有平地突起,雄壮气势,一般采取仰视,或登顶俯视众低小景物,使有“一览众山小”之感。奇则要从奇山、奇石、奇泉、奇……中去探求,有时一片山岩,一屏山丘,一弯流水……只要注意观察,就会发现有“奇”存在,奇山奇石亦来自不同的视角所看到的形态,还要从不同角度、方向去观察。险的发掘,多与悬崖、深峡、危石、峻岭有关,开辟临崖栈道、观景台等多可使旅游者获得“险”的刺激,但要重视安全,要使游客能临险而不险。秀则有赖于培植植被,善引流水。幽者有林幽、谷幽,开辟景点时要注意保有与培植森林,布局谷底游道,并使之蜿蜒曲折,使游客能领略“曲径通幽”。奥是比幽更封闭的景观,多见于洞穴、“天坑”。在洞穴景观的开发中要使游线上下起伏,曲折多变,使游客能体会有“奥妙”之感。旷是开阔之感,“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正是一个旷的描写和感受,景点能登高运眺就可收到这一效果。坦则是一望无际的平地景观,“浩浩乎平沙无垠”,在沙漠、戈壁、草原、平原开辟景点。坦是要重视的景观。 色:山、林、水、石、云、霞、花卉等皆有色,开发景点要重视保存与培植。丹霞景观以岩石鲜红,“色渥如丹,灿若明霞”见长,开发丹霞旅游景点时要重视突出这种色彩,协调这种色彩。其它色的景观也应如此去考虑。 质:山之粗犷,水之柔美,悬瀑之轻飘,春天绿树的柔嫩……都是景观的质感。开发景点时,要力求质感突出,并能多样化。 光:峨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