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城批判与思考规划设计篇从最初开始做桂花城的总体规划,到初阳苑的竣工验收,其间有四个年头。这个项目也由一个图纸上的意象,成为钢筋水泥的实体,成为千百户业主的家园。设计工作,由构想到实现,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这些调整部分出于主动,意欲使之更趋完美;部分由于妥协,以消除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另外,项目的完成,更是由许多部门间鼎力合作的结晶。从工作量和工作的强度而言,设计所占的份量只是小部分,但任何关于成品的瑕疵,均有设计的因素于其中。所以,欲对桂花城项目作一番评判,设计环节首当其冲,亦是当然。(一)总图设计与环境设计桂花城的总图规划基本上是在传统“四菜一汤”模式上的改良。在组团的设计方面,更强调公共空间的变化,在中心绿地的设计方面,更注重其界面的处理,以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围合。这样的作法与后来更时兴的一体化的手法相比,短于营造具有戏剧性冲击力的“超级公园”,但从客观的角度,对于一个以多层公寓为主的楼盘,这种作法恐怕是较好的选择。因为追求戏剧化的效果和安静舒适的安居气氛总是存在矛盾的。从建成后的效果来看,桂花城在总图和环境设计方面存在以下不足:1.中轴线上缺少一些层次,应该在会所和幼儿园对应的位置上布置景观性质的构筑,在初阳苑 2、3 号楼之间有更强的关联,使中轴线有一个明确的终点。2.南屏苑 8 号楼和栖霞苑 7 号楼的体量度不妥,如果说层数能减掉一层,并且能把端部单元底层架空,会有更好的效果。3.主干道在网球场处的交叉口处理不够好。拘泥于东西向道路的线形和与两门的流畅连接,把本来可以处理成一个集中的大景观设施的场地分割成差不多的二块,路南面靠栖霞苑 11 号楼的场地被车库的车道蚕食,路北面秋月苑 2 号及 5 号楼之间的景园与道路之间缺乏必要的过渡。如果东面干道的线形适当调整,更靠近栖霞苑 11 号楼布置,使道路北面的景园面积放大,既可以为西门提供更好的对景,秋月苑的水溪景观带又更显幽深。4.大门与南入口道路的关系考虑不够细致,人行与车行未能分离,商铺通廊现用锻铁栏杆封死,是很勉强的补救措施。5.游泳池及周边小品与中心绿地的关系不妥。泳池栏杆高度过高,曲廊的尺度过大。6.中轴线上春晓苑 8 号楼和秋月苑 8 号楼之间的地面高差处理手法失之简陋。7.小品设计的尺度失当,包括桂湖苑的六角亭、灯笼等。(二)建筑设计和细节问题建筑的单体设计,可从形式处理(包括色彩处理)和技术设计两方面来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