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板块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在各种理念纷繁出新的当下,我们冷静审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仍会发现一些问题:①目标不明。过度关注人文性,片面依赖教参上的目标,导致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②开放不够。课堂中,教师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学生亦步亦趋,主体性未得到有效彰显,更不要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③起点失真。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零起点开始教学,阅读期待无法有效满足,课堂死气沉沉,缺乏生命的灵动;④容量不足。单纯指向品词析句,对言语的表达、文章谋篇布局、相关内容的拓展、读与写的结合等则略显苍白。上述弊端促使我们不得不寻找一种充满生命灵动、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阅读教学方式。经过一段时间实践,我们认为,“自主互动”理念下的“目标引领,板块推进”阅读教学模式(简称板块式教学)完全符合新课标提出的阅读理念,而且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一、“板块式教学”内涵界定及其价值意义“板块式教学”就是在科学、精准的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有明显区别而又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思路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特点:1. 在教学目标上,教者必然统筹全局,瞄准课堂教学的靶心――教材中的重点及难点,有的放矢,高效提炼,“炼”就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2. 板块的有机划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在和谐而高品位的课堂中认识自我、表现自我、欣赏自我成为可能,使课堂教学充满了魅力与生命的活力。3. 就教学的有序性而言,其教学过程清晰地表现为理性地向前推进,将全课的教学板块连缀起来看,它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一般一课2〜3 个板块,不宜过多。4. 由于教学中的每一个板块都着眼于解决教学内容的某一角度、某一侧面的问题,于是每个板块就是一个半独立的“微型课”,它要求教师必须精心地研读教材,优化、整合课文内容,提炼出可供教学的内容板块,从而有力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5. 教学中“板块”组合的形式非常丰富,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的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由于“板块”本质内容是整合教学资料与安排课堂活动,所以它可以用于多种文体或多种课型的教学之中。二、“板块式教学”板块设定例说如何科学有效地制定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