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讲义一、授课题目第三章、政治经济学部分 3.3《论合作社》二、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列宁的《论粮食税》,《论粮食税》是列宁向人们解释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俄国的经济不断好转。(二)讲解新课导入:当俄国经济好转后,列宁就开始思考怎么样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俄国在对待农民问题上曾经走过弯路,所以列宁在思考引导农民怎么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上特别的重视。在讲列宁思想之前,大家请回忆,我国是如何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也就是对农业是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我国当时采用的是按照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把引农民走向互助合作道路。那么,毛泽东的合作社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就从列宁的这篇文章来的。列宁的农业合作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一份宝贵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先来看写作背景。3.3《论合作社》一、写作背景(板书)本文是列宁于 1923 年 1 月 4 日和 6 日两日完成的。我们来看这篇文章,并不长,却花了两天时间,为什么呢?是因为当时列宁生病了,是他在病榻上口授的。由于长期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到 1922 年,列宁的健康已渐渐不行了。1922 年 12 月中旬到第二次中风后,他预感到可能将不久于人世,便利用在病床上的最后时间向秘书口授了 5 篇论文,这是其中一篇。这是列宁留给后人极有价值地思想遗产,有人称这五篇文章成为列宁的“政治遗嘱”。发表于同年 5 月 26 日、27 日《真理报》。2写作目的是把俄国农民顺利地引上社会主义大道。时代背景:1922 年,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下爆发的西欧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遭到资产阶级的镇压失败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逐渐走向低潮。但是,俄国国内的形势却越来越好。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使恢复国民经济的步伐加快,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状况迅速好转。从而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巩固了工农联盟。新经济政策的初步成就,为苏俄建设社会主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也表明,在苏俄这样一个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不解决如何把农民吸引到社会主义轨道上来的问题,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对此,列宁晚年在设计自己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方案时,口授了《论合作社》一文,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一难题。合作社的历史其实,合作社也并非列宁首创。我们熟悉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者傅里叶、欧文等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