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园艺植物保护学:指以园艺植物为保护对象,应用综合防治的方法,将有害生物的危害控制于经济损害水平之下,确保园艺生产的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应用科学。2. 经济损害水平:指造成经济损失的最低发病数量。3. 经济阈值: 指应该采取防治措施时的发病数量,此时防治可防止发病数量超过经济损害水平,防治费用不高于因病害减轻所获得的收益。4. 3R :抗性、残留、再增猖獗5. 3 致:致畸、致癌、致突变6.德国德巴利( De Bary )——植物病原生物学的创始人,植物病理学之父7.Erwin Smith ——植物细菌病害的奠基人8.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通过人为干预,改变植物、病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减少病原物数量,削弱其致病性,保持与提高值物的抗病性,优化生态环境,以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从而减少植物因病害流行而蒙受的损害。9.有害生物防治包括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综合防治10.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 ):从生物和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合理应用各种有效措施和手段,把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失阈值之下,既有效的预防或控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达到高产、 稳产和增产的目的, 又确保对农业生态环境最大限度的保护,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必要条件。11.发现了检疫病害该怎么处理?A 、焚烧(梨火疫病) ;B、植物抗病品种的利用;C、农业防治( a、使用无病繁殖材料;b、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c、保持田园卫生:剪除病枝等; d、加强栽培管理) ;D、生物防治;E、物理防治( a、热处理法; b、温汤浸种; c、热蒸汽; d、特殊颜色和物理性质的塑料薄膜)F、化学防治1. 植物病害: 指植物由于生物和非生物致病因素的不良影响,其生理、 细胞和组织结构上出现种种病理变化和外观症状的现象。2. 症状: 指受致病因子的影响在植物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3. 病状: 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① 变色: 指植物患病后部分或全株色泽发生不同于植物正常颜色的改变。有均匀变色(褪绿、黄化)和不均匀变色(花叶、斑驳、明脉、碎色)② 坏死: 指植物发病后细胞和组织的死亡。有叶斑、叶枯、叶烧、疮痂、溃疡、猝倒、立枯等③ 腐烂: 指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有干腐、湿腐、软腐等④ 萎蔫: 指植物局部或整株由于失水而发生凋萎的现象。永久性萎蔫和暂时性萎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