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民防工程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民防工程亦称民防掩蔽部、民防工事,是为避免或减轻空袭和平时灾害对国民生命财产和国家经济资源的危害而构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民防工程是国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功能和用途分为五类:民防指挥工程、人员掩蔽工程、物资掩蔽工程、专用掩蔽工程、交通通道。按防护功能分为三类:防冲击波掩蔽部、防核沉降掩蔽部和抗多灾掩蔽部。按使用的范围分为三类:公共掩蔽部、单位掩蔽部和家庭掩蔽部。按构建的位置分为两类:单建式掩蔽部和附建式掩蔽部。按构建的形式分为四类:永备掩蔽部、制式掩蔽部、就便构筑掩蔽部和应急加固改造掩蔽部。一、国外民防工程建设的现状民防工程始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为了适应城市战时防空和平时防灾的需要,世界许多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民防工程建设,逐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系统配套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的现代民防工程体系。( 一) 民防工程是空袭时求生存的保障美国民防机构论证分析认为,在空袭情况下没有民防工程准备, 美国只有 30%的人可以生存下来;备有防核沉降物掩蔽部,有50%的人可以生存下来;加上人口疏散( 转移 )计划, 疏散地区也修有充分的掩蔽设施,则有 80%的人可以生存下来;如果再加上美国城市都备有防冲击波和防辐射掩蔽部, 则 90%的人可以生存下来;有效的民防系统和战略防御计划相结合, 会使美国生存下来的人达到98%。就连永久中立的瑞士人,也认为“修建了民防工程,才有安全感”。因此,各国都特别重视民防工程建设。( 二) 民防工程建设已具相当规模民防工程是民防工作中最基本、最活跃的一项防护措施,掩蔽系统的建设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民防建设水平。为了向居民提供掩蔽空间,世界各国都不惜投巨资修建民防工程。如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等国以及保持中立的丹麦、瑞士、瑞典、比利时、芬兰等国家的民防工程建设都已具相当规模。美国建有民防指挥所约4140 个,公共掩蔽部约20.5万个。全国11 个城市建有地铁约1000 千米,在紧急情况下可掩蔽 450 万人。美国现有的民防工程能提供2.4 亿个人员掩蔽位置,可掩蔽全国85%左右的人口。俄罗斯建有1500 个民防指挥所,可容纳17.5 万人;在城市和工业区构筑有1.5~2 万个抗冲击波掩蔽部,可容纳 XX 多万人;在紧急情况下,还可启动地铁、地下车库、地下街等地下建筑物用于人员掩蔽。俄罗斯现有的民防工程可掩蔽全国70%以上的人口。瑞士建有民防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