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阅兵和抗战大阅兵均是国际通行做法中国化5 月 10 日,党报刊文指出,对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这一中国政府的特殊决定,不能光从传统政策层面理解,要立足中国由大向强的发展大趋势。5 月 9 日,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参加莫斯科红场阅兵。我们对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这个中国政府的特殊决定,不能光从一般性的传统政策层面研究理解, 还需要以历史视角、 政治眼光和战略思维, 立足国际秩序关键转折期的总体大框架, 立足我国由大向强的发展大趋势,立足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戮力奋斗的时代大背景来看待。阅兵,来自纪念二战胜利阅兵是一种国际通行做法。一条阅兵路,半部战争史。每一个民族走到今天,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都有着许多可歌可泣彪炳史册的重大事件,战争则是其中饱含血与火的历史注脚。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全球性战争。资料表明,俄、美、法等世界主要大国都会在不同时间举行二战纪念活动,虽然称呼也不尽相同,但阅兵却是“重头戏”。俄国人选择在5 月 9 日纪念卫国战争胜利,美国人选择在 12 月 7 日纪念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 法国人选择在 6 月 6 日纪念盟军诺曼底登陆成功。 中国“五年一小阅、十年一大阅”的国庆阅兵,以及今年即将举办的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的大阅兵,从本质上讲都是纪念二战胜利的阅兵,是国际通行做法的“中国化”。阅兵,缘于中国作为二战东方主战场和胜利大国的历史地位。 70 年前,我们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上交出了这样一份答卷:抗战发起最早,战争持续时间最长,从1931 年到 1945 年前后 14 年;承受压力最大,作战成果最大,日军海外陆军主力的2/3 和海空军力量的 2/5 被牵制在中国,在中国伤亡人数占其伤亡总人数的75% 以上;付出民族牺牲最重,损失代价最大,中国军民伤亡3500 万人以上,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6000 亿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 1936 年即全面抗战开始前一年国民政府财政收入的2310 倍。谁也不能否认, 如果没有中国在东方主战场对盟国作战战略上的策应和支持,日军“南进”的步伐就会加快, “北进”企图就会得逞,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将是另一种写法。阅兵,缘于我们坚持和平发展、誓做和平国家的坚强决心。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平,悠悠五千年发展史中,一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贡献功不可没。我们最早发明了火药、指南针,却没有第一时间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