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名词解释 - 净进口贸易:国际之间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交换。国际贸易:国家或地区之间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交换活动。对外贸易额: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的总和。贸易差额(顺差、逆差) :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之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对外贸易条件: 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一单位商品能换回多少单位进口商品的比例,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效益如何,通常用该时期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来表示。出口价格指数TOT=--------------X100 进口价格指数对外贸易依存度: 一国在一定时期之内进出口商品总额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例。总贸易 : 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专门贸易: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三国间贸易:第三方贸易:中间商利用其从事国际贸易的经验、技术、商务关系或地理上的优越地位,对出口国(第三国)供应商以买方地位, 面对进口国 (进口商)以卖方地位, 分别签订买卖合同,货物则由出口国(第三国)直接运送至进口国, 中间商仅以文件处理 (document process)方式达成贸易,并赚取差价行为。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易货贸易:以经过计价的货物作为清偿工具的贸易。现汇贸易:以能够自由兑换的货币作为清偿工具的贸易。国际贸易额:同一货币单位表示的世界各国出口或进口总额。国际贸易量: 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额,排除了价格波动的影响, 反映了国际贸易的实际规模。贸易条件: 是两国进行贸易时的交换比例,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以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 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 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对外贸易依存度国际分工: 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是一国内部社会分工向国外的延伸和继续,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垂直型分工:指发达国家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中国家进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原材料的国际分工。水平型分工:各国在工业生产之间的专业化协作。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通过国家之间的相互交换,参与国消费者可以得到的商品数量, 要大于各国在封闭状态中有自己来生产所得到的数量。 这是在各国的资源总量不增加、技术条件没有改进的前提下而出现的实际福利的增长。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对一国经济的刺激作用。绝对成本理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其中一国在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