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调查报告 - 供参考河源万绿湖自然保护区土壤调查报告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 是多种自然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并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包括机械支撑作用,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供应与协调。土壤容重、 孔隙度、质地等物理性状是影响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和肥力的重要因素,同时对林木根系、土壤稳定性和抗蚀能力有重要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它们的含量水平及其植物有效性受气候、地形、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等因素影响。土壤中(尤其是表层土壤)的养分在地表径流和渗流的作用下, 会部分地进入附近水体,对水质造成一定影响。 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含3量,有助于了解土壤的现实肥力水平和生产潜力,进一步认识植被与土壤的相互作用规律,为调查区的林分改造和植被恢复提供背景资料,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土壤质量对附近水体的潜在影响。河源万绿湖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省级保护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优良的水质资源,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 观光旅游、供应水源和保护环境等价值。为了解保护区内的土壤本底情况及其对湖水水质的潜在影响, 同时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基础资料, 对万绿湖自然保护区的土壤进行了野外调查采样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1 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地质发育特征及岩性特征决定着地貌类型的不同,进而引起水热条件的差异,使风化壳性质4和土壤发育条件随之发生变化。 河源万绿湖自然保护区主要母岩类型有花岗岩、花岗斑岩、安山岩、流纹岩、石英砂岩、粉砂岩、泥质页岩、夹炭质页岩、 砾岩和泥灰岩等。保护区内的地貌类型复杂,有中山、低山、台地、丘陵、河流、人工湖和湖中岛屿等多种地貌类型。其中,中山主要分布于保护区的西部、 西北部和南部边缘, 海拔 800m 以上的山峰有大嶂顶( 890m)、轿子顶(915m)、蟾蜍嶂( 932m)、桂山( 1056m)和南山( 954m)等。低山在保护区内分布较广,海拔一般在500-800m,主要分布在保护区的西北部和南部边缘。 台地和丘陵主要分布于保护区的东部,海拔 500m 以下,丘陵地势较平坦。河流地貌即新丰江, 分布于保护区的北部。 人工湖泊地貌即万绿湖, 分布于保护区的南部。 人工湖5岛屿地貌,分布于万绿湖中。保护区西北部的中山和低山主要岩性是石英砂岩,质地坚硬,不易风化,因此,这一区域的风化壳和土层相对较薄, 中山山地由于海拔相对较高,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