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尊重幼儿“”,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尊重幼儿尊重幼儿就要了解幼儿,包括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惯以及各方面的能力。 幼儿在得到老师的尊重后,会变得喜欢老师,不仅喜欢老师本人,更喜欢老师的言谈举止和这门课,有时一个眼神、一句话或一个无意的举动他们都会牢记在心中。可见,尊重在幼儿的健康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尊重,会促使幼儿在活动中更好地发挥奇特的想象力、创造力,不仅绘画技能得到了提高,各方面能力也得到很大发展,而且幼儿还能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满足。那么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如何尊重幼儿呢?一、 尊重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只有把握好孩子的年龄特点去体验孩子的感受,才能让孩子接受老师的教育,让老师的爱与知识如清泉流入孩子纯真的心田。(一)关注幼儿兴趣,启发引导幼儿喜欢绘画,作品是他们无声的语言,是他们热爱生活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与展现,是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经常在孩子的作品中看到太阳的笑脸、花儿的舞蹈、动物的聚会, 卡通人物形象等。 在幼儿眼里世间万物都有生命,都是和自己一样的“人”。针对幼儿的这一特点,我尝试着运用拟人化的语言引导幼儿观察所要画的物体。例如在画天上的白云时,我引导幼儿:白云可是“魔术师”,你们猜它会变成什么呢?结果有的孩子说会变成小白船,有的孩子说会变成胖娃娃,还有的孩子说会变成大狮子等。由些看来,拟人手法的语言容易让幼儿理解接受。在以后的绘画活动中,我经常用拟人化的语言把一些无生命的物体说成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动物。以此去吸引幼儿与它们产生共鸣、交流思想、 最后达成共识,进而会很自然地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与欲望。再如幼儿在画大树时,我是这样引导幼儿观察大树的:“树妈妈(树干)除了有自己之外还有它的孩子叶宝宝(树叶),树妈妈很会打扮自己的孩子,不同季节里宝宝的衣服颜色总是不同的,春天里宝宝的衣服的颜色是淡绿色的,夏天是绿色的,秋天是黄色或红色的,到了冬天妈妈让宝宝们找一个温暖的地方过冬去了。”当我讲到这里时,孩子们已迫不及待的动手画了,并且还在树干上添画了树妈妈的五官,真是有趣极了。还有的孩子不敢大胆作画时,我就会对他们说: “大胆画吧, 树妈妈和宝宝们等着你给他们画像呢,还要和你们交朋友。”听我这么一说,孩子们一会就把大树画出来了。可见用这些拟人手法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