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传统文化的事例6 个(一)《百鸟朝凤》传统文化与时代的碰撞是坚守还是随波逐流唢呐作为一种中国乐器,是古时候的礼制的延续。红白喜事,不同场合、不同社会地位,排场和所奏曲目也不同。普通人家过世,吹四台,富贵人家吹八台,而德高望重者过世才可吹奏“百鸟朝凤”,这也是在丧事中对远行故去者的一种人生评价。《百鸟朝凤》这部电影,讲的就是关于唢呐匠的故事。电影开始时的1983 年,还是唢呐匠备受尊重的年代。但与其说尊重的唢呐匠,不如说尊重的是“礼”。在无双镇,能够驾驭“百鸟朝凤”的只有四方闻名的焦家班班主焦三爷(陶泽如饰演)。随着年岁的渐老,焦三爷需要将这门技艺传授给他的徒弟,以让这门传统艺术传承下去。中华师承文化之传统真正的老师,会将自己毕生所学,毫无保留的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而真正的学生,也会谦卑受教,将老师所教给发扬光大。焦三爷就是这样的老师,而游天鸣正是这样的学生。焦三爷会以身作则,教书育人,而天鸣尊师重道,传承文化。有好的老师和好的学生,如此一脉相承,才会有好的教育。在天鸣疑惑的时候,焦三爷叮嘱他说:“别盯着手里的那几张票子,得盯着手里的唢呐。”他去世的时候,依然不忘唢呐的传承:“我卖牛不是为了看病,是为了你把唢呐给传下去。”在他将师爷传承给他的百宝箱,给天鸣时他说:“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而是吹给自己听的”。在焦三爷那里,唢呐的价值远远超过了金钱的价值,而唢呐的重量也远超过了自己生命的重量。也是唯有这样的情怀和热爱,文化真正的精神方能得以传承。而焦三爷选择学生的原则与标准,也让人印象深刻。相比于聪明,更注重德行,因为德行才能真正让让师者放心,让一个人走得长远。善于识人,才能选对接班人,这也应是一位老师必备的能力。民间艺术传承之困难时代一直都是在进步的,而这中间也夹杂了许多的诱惑。信息流量的爆炸以及科技的发展,让师徒二人完全招架不住。人们对唢呐匠也越发的不重视,相比于唢呐老套的表演形式,人们更喜欢看美女,听流行音乐。并不是唢呐落伍了,唢呐始终是那个唢呐。只不过是世道变了,人心也变了。人们都变得利益至上,人心也变得浮躁。唢呐是一门艺术,而浮躁时代下浮躁的人们,哪里还有心思欣赏唢呐?人们也不再像从前一样,婚丧嫁娶,首先重视的是唢呐。在当时人们看唢呐匠的眼神中都是带着敬畏,仿佛唢呐发出的每一个音符都是神圣的。而过世的老人,如果能配上“百鸟朝凤”则是德行厚重,功德圆满。这种观念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