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 7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袁爱红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 (必修) 遗传与进化》 第章第节。本节内容是在前章学习逐步阐明基因的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基因在生物体内是如何起作用的,具体学习基因是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是在前章的基础上完成的,可以加深学生对基因及作用机理的认识;另一方面,又为后面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生物的变异和进化进行了必要的知识铺垫。(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学习《基因的本质》后,已经对基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进一步探知有关基因的其他问题,学习的欲望强烈。但具以往的经验,学生往往会陷入学习时明白,学完了就糊涂的困惑中。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学习能力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大多数学生喜欢自主探究和亲自动手操作。学生通过报刊、杂志、电影、广播等多种传播媒体的介绍以及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已经初步形成了有关、基因、染色体和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对基因是什么以及基因能够决定生物体性状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但学生并不知道基因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课前预习,然后在课堂上模拟遗传信息的转录,能加深对基因表达的理解和相关知识的巩固,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得到锻炼。(三)教学环境分析这节课,我采用“活动单”导学模式,依托天士博多媒体软件教学系统来开展各项活动,力求将抽象的概念、过程形象具体地展现出来,将学生操作和思维清晰地暴露出来,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由于本节内容抽象而且复杂,涉及的物质、名词又多,对转录过程很难理解并掌握,本节教学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为指导,融合直观式、讨论法等多种教法,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学会动脑思、动手做、动口议,在“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动”中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力求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二、教学目标(能力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识图能力,分析归纳和推理判断的能力。.通过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协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基因表达的转录过程四、教学过程(一)教学流程- 2 - / 7 (二)教学过程.情境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