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诗教学案含答案VIP免费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诗教学案含答案_第1页
1/12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诗教学案含答案_第2页
2/12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诗教学案含答案_第3页
3/12
百度文库1 一、学习目标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二、经典精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 2 题。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注 ]西塞山,曾是东吴著名的军事要塞。太康元年(公元280 年)晋武帝命王濬率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1.首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赏析:“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 ,这两句是对当年历史的回顾。公元 279 年(西晋咸宁五年) ,司马炎完成统一的大业,下令伐吴。在东起滁州西至益州的辽阔战线上,组织了数路大军,向东吴发动了全面进攻。当时身为龙骧将军的王濬,在益州造战船,“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处门,其上皆得驰马往来”(《晋书 ?王濬传》),此即诗中所言之“ 楼船 ”。船造好后的第二年,王濬带兵从益州出发,沿江东下,很快攻破金陵,接受了吴主孙皓的投降,从此东吴灭亡。百度文库2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是承上联具体地写出金陵政权“ 黯然收 ” 的景况和原因。“千寻铁锁 ” 是东吴在西塞山下江险碛要处的设防。它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表明孙皓政权尽管腐败,但还是不愿轻易失国,而进行拚死抵抗的;二是渲染王濬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当时的东吴,为防御晋武帝的讨代,曾在西塞山一带筑营垒,设江防,并用铁锁链横截长江,以阻挡王濬的楼船。但王濬用木筏数十,上载麻油火炬,烧融了铁链,直抵金陵城下,迫使吴主孙皓举“ 降幡 ”投降。从历史上看,当时的东吴,非兵不多,将不广,城不固,地不险。只因孙皓不修内政,荒淫误国,致使“ 上下离心,莫为皓尽力”(《三国志 ?孙皓》),所以必然要导致“ 铁锁沉 ”“ 降幡出 ”的下场。这个历史教训是深刻的,不能不令人感慨深思。“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两句是诗人触景生情,对历史上的兴亡,发出伤心的慨叹。眺望金陵的西塞山依然巍峨耸立,其下的长江在寒秋中滚滚东流。可是当年在金陵的帝王都不见了。 “往事 ” 二字,包蕴深沉,它指自东吴以后在金陵相继建都的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这些政权的灭亡,大都有相似的原因。但是人们总不接受历史的教训,在循环往复地因袭着前人的失误而不自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是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诗教学案含答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