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好仁不好学 , 其蔽也愚》导学案 (教师版 )3.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女”通”汝”:你)好知不好学(“知”通“智”:聪明)今也则亡(“亡”通“无”:没有)出则弟(“弟”通“悌” :敬爱兄长)4.指出下列加粗词语的用法和意义。①其蔽也 贼 :名词活用作动词,害人害己②事父母,能 竭其力:使动用法,使⋯⋯尽③贤贤易色:第一个“贤”,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贤;第二个“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有才德的人。④不贰 过:名词活用作动词,犯错误⑩谨 而信,泛爱众 而亲仁:连词,表并列⑤民斯 为下矣: 是⑾不如丘 之好学也: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⑥古之学者 为己: 为了⑿又闻君子 之远其子也: 取消句子独立性⑦勇 而无礼则乱:转折连词,却⒀君子笃 于亲: 对⑧鲤趋 而过庭:修饰连词⒁ 敏 于事而慎 于言:在⑨生 而知之者:连词,表顺承5.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a 生而知之者,上也 ( 判断句 ) b君子笃于亲 ( 介宾短语后置句) c ( 我) 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判断句 ) d陈亢问于伯鱼日 ( 介宾短语后置句 ) e敏于事而慎于言( 介宾短语后置句) 6. 翻译下列句子,标出重点字词、注意句式句型,并说说你对该语句的理解与感悟。(1)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第 4 则)(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第5 则)(3)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第6 则)(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第 7 则 )(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第10 则)探究案一. 先结合注释疏通语句的字面意思,并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再将全文概括成四部分。提示:为什么要学(第1、2、3、9 章)什么是学的基本内涵(第4、5、6 章)什么是好学(第7、8 章)注:第 11 则篇幅较长,建议教师在这个环节, 还要引导学生学习第 11 则。注:也可分成三部分。注:探究案第二题是课本原题,教学前可参阅教师用书。使用说明与教法指导:先秦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