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设计中寻找产品的性格本文将以实例的方式探讨变化之下的设计可能性,选定的主题是最有代表性的,即手机。手机作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物品, 一直是设计专业人员尤其是学生喜欢设计的对象,有意思的是这十多年来的变化, 而现在学生设计中手机设计的比例已经大大下降了。在摩托罗拉 V70 时代,我曾经在杂志上看到一句话,大意是凡是能想到的手机新方式我们都想到了,那个时代是沉浸于翻盖、 旋屏等各种新的手机形式,当时这句话对我有点打击, 既然他们都想到我还设计什么,当然我也相信新的设计是不能够被穷尽的。 在新的方式探索没落之后, 人们可不想手机像变形金刚一样翻变花样, 最终手机的形式还是停留于几种基本的,而手机的设计朝新的方向进发, 我们可以笼统称之为样式即 style,原本认为手机设计不再有什么精彩的人们找到了新的认识, 原来手机设计的一切都是关于样式,同样是直板形式的设计可以有无数种形象鲜明的样式,通过设计可以清晰传达出产品以及品牌的形象,就像汽车设计一样, 各品牌手机有了自己的设计语言和设计语汇,同时能派生出针对不同消费需求的设计体系,精彩纷呈。但是 iPhone 出来改变了这一切, 手机进入了全屏幕触摸操作时代,全屏幕触摸操作带来的是用一块完整的矩形屏幕覆盖了几乎手机的整个正面,而手机界面设计由新的设计专业即交互设计来完成,所以简单说, 在手机上工业设计师的可施展面积已缩减到原来的一半, 而这正面的一半实际中几乎是原先定义一个产品的全部,没多少人在意于手机的背部是怎样的出众,即使说背部仍然是很大一块面积,但又能如何。 在 iPhone 之后,有多少全屏幕触摸手机能够给人们留下鲜明印象的呢?尤其是今年爆发的 Android 手机,我们似乎很难找到有识别性很强的产品,我们也很少见到人们谈论某一部 Android 手机的设计如何如何,难道全屏幕触摸手机真进入平淡无奇的时代?难道一部手机的塑造完全依赖于它的交互设计或者说界面设计?不是。不是说工业设计在全屏幕触摸手机上仍然重要因为它是承载产品的实体,而是,以上的这种认识是狭隘的, 拘谨不是源自屏幕的方框, 而是传统的设计“专业视角”带来的方框,我们需要跳出这个方框,否则不是设计手机而是画手机。我们需要从“专业视角”中看设计跳出到产品跳出到整个大众消费需求,所以如果我们从另一条线来看这十多年手机的变化,简单说大概是这样的, 开始它作为科技新产品进入大众生活, 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