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7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老师教学评价能力的培育与训练心得体会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老师教学评价能力的培育与训练心得体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进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育能力的关系,注重培育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老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育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进展。这种教学的理念与传统的教学观有较大的不同,因此教学评价也发生了转变。如何通过教学评价的改进,促使老师更好地理解和贯彻新课程,从而促进老师教学能力的进展,就成为新课程实施之后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就这方面的认识和实践阐述如下。1、课堂教学评价尽量采纳质性研讨,减少主观的定量评价。新课程标准推出时间不久,各级部门对新课程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讨论不多,时间不长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讨。因此对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宜用是什么的态度去讨论,临时不宜用怎么样的态度去评价。我们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尽量不采纳量表来对老师的课堂进行打分,而采纳质性研讨的方式,与执教者进行教学的讨论协商,鼓舞老师大胆改进教学,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采纳先进电教手段和网络资源,运用同伴互助的形式,加大研讨的深度。传统的教研由于时空的限制,造成研讨的时间不够充分,观点碰撞引发的思考不够深化。而且面对面的沟通,老师的意见难以充分表达,使教研的质量打了折扣。老师平常的教学是单兵作战,同伴间缺乏相互的支持和借鉴,因此造成好的经验无法及时得到推广。根据现状,我们借助电教手段来改善。用数码摄录机把老师的典型课例录下,执教者可以不断反复观看,和同事研讨,直观重现的评课效果会更好。同时我们借助网络资源,在网上开设专区,沟通听课的感受和对课堂教学的理解。网络跨时空的优势,使老师们可以在线随时随地的发表意见,充分思考之后回应意见,可以用书面语言较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赏,最新的教学心得和体会能与同伴分享,教学资第 2 页 共 7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源的及时共享成为了现实。3、摒弃一些非本原性标准,建立科学化的测评体系。一段时间,一些老师把教学研讨课看作是表演课,把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绝对、僵硬、机械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