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固体废物固化第一节 概述一.定义:固化:用物化方法将有害废物掺合并包容在惰性材料中,使其稳定化的一种过程。关于固化机理有三种观点:(1)将有害化学成分经化学转化引入晶格;(2)将有害化学成分包埋;(3)包含上述两种过程。衡量固化效果有两项指标浸出率和增容比,其值越低,固化效果越好。浸出率:固化体浸于水中或其他溶液中时,其中有害物质的浸出速度。增容比:形成的固化体体积与被固化有害废物体积的比值。二.种类按照固化过程中使用惰性材料——固化剂,固化可以分为水泥固化、沥青固化、塑料固化和玻璃固化。1.水泥固化工艺流程:水泥、水、固体废弃物、添加物 —>混合 —>搅拌 —>成形 —>蒸汽养护 —>硬化块蒸汽养护要求:湿度>80%,室温下养护 28 小时。适用对象:电镀污泥,放射性材料,As 渣,Hg 渣。优点:处理费用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水泥易得,硬化块机械强度大。缺点:水泥浸出率高,增容比大;PH 高的氨类物质医产生 NH3 污染大气。 2.沥青固化工艺流程:适用对象:电镀污泥,放射性材料,As 渣,Hg 渣。优点:成本低,浸出率低,因其固化后体积缩小所以增容比比水泥固化小 。缺点:温度高,易燃性高;易老化,化学稳定性比水泥固化体低。 3.塑料固化 适用对象: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优点:浸出率低,增容比小,材料轻。缺点:易老化。4.玻璃固化工艺流程:废物、玻璃原料(>10000C)烧结 冷却 固化体适用对象:高放射性固体废弃物。优点:浸出率和增容比比以上三种小得多,稳定性也比以上三种高。缺点:成本高。固化技术的发展,从欧洲、美洲处理放射性废物开始的。我国在这一领域也有一定的贡献今天固化技术应用于多种有毒有害废物的处理,如:电镀污泥、砷 渣、汞渣、氰渣、铬渣等。发展经历:五十年代—水泥固化和沥青固化处理放射性废物;七十年代—“腊芙运河”事件—重金属类等危险废物稳定化固化处理;八十年代—稳定化/固化有关的法规—药剂稳定化技术发展。一基本原 理将有害废物通过化学转变或引入某种稳定的晶格中的过程将有害废物用惰性材料加以包容的过程上述方法兼有二、固化处理基本要求固化体有良好的抗渗透性、抗浸出性、抗 干湿性、抗冻融性急足够的机械强度等。固化过程中能量和材料消耗要低,增容比要低。固化工艺过程简单,便于操作。固化剂来源丰富,价廉易得。三、衡量固化处理效果的指标:浸出率:固化体浸于水中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