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序 言2006—2010 年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期。为阐明全省发展的战略意图,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明确政府工作重点,根据《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本纲要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省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第一篇 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十五”发展成就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着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深化改革开放,加强薄弱环节建设,突出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促进国民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十五”计划胜利完成。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连续五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和较高的增长质量。初步统计,2005 年生产总值达到 10535.2 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 11.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11236 元,均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目标。财政总收入达到 918.6 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 537.5 亿元,均比“九五”末翻一番以上,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突破 1 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13249 亿元,年均增长 24.3%。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二、三产业比重达到 82.5%,比“九五”末提高 5.1 个百分点。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 4000 万吨以上,优质粮食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初步形成。工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2005 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 3228 亿元,实现利润达到 667.9 亿元,新兴工业大省的地位基本确立。所有制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提高 15.5 个百分点。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提高 7. 5 个百分点。人才培养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 8.3 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一大批农林水利、交通能源、城市建设、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薄弱环节明显加强。五年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2173 公里,18 个省辖市全部通高速,出省通道全部打通,中原交通运输大通道框架基本形成。城乡电网得到全面改造,新增发电装机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