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程基础》课程习题解答一、填空:1. 表面发生线的形成方法有 轨迹法 、 成形法 、 相切法 和 展成法 四种。2. 从形态上看,切屑可以分为带状切屑、 节状切削 、 粒状切削 、和 崩碎切削 四种类型。3. 刀具耐用度是指刀具从开始切削至达到 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 为止所使用的切削时间,用 T 表示4.切削时作用在刀具上的力,由两个方面组成:1)三个变形区内产生的 弹性 变形抗力和塑性变形抗力;2)切屑、工件与刀具间的 摩擦阻力 。5.刀具磨损可以分为四类: 硬质点划痕 、 冷焊粘结 、 扩散磨损 和 化学磨损 。6.刃磨后的刀具自开始切削直到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为止所经历的总切削时间,称为刀具 寿命 。7.磨削过程中磨粒对工件的作用包括 摩擦阶段 、 耕犁阶段 和 形成阶 段 三个阶段。8.靠前刀面处的变形区域称为 第二 变形区,这个变形区主要集中在和前刀面接触的切屑底面一薄层金属内。9. 牛头刨床的主运动是 工作台带动工件 的直线往复移动,进给运动是 的间歇移动。11.零件的加工精度包含 尺寸精度 、 形状精度和 位置精度 等三方面的内容。12、切削过程中,切削层金属的变形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区域。13、切屑沿前刀面排出时进一步受到前刀面的挤压和摩擦,使靠近前刀面处的金属纤维化、基本上和前刀面平行,这一区域称为第二变形区。14、在一般切削速度范围内,第一变形区的宽度仅为 0.02mm—0.2mm,切削速度越高、其宽度越小,故可近似看成一个平面,称剪切面。15、切削过程中,阻滞在前刀面上的积屑瘤有使刀具实际前角增大的作用(参见图 2-19),使切削力减小,使加工表面粉糙度增大。16、在无积屑瘤的切削速度范围内,切削层公称厚度 hD 越大,变形系数 Ah 越小。17、加工塑性金属时,在切削厚度较小、切削速度较高、刀具前角较大的工况条件下常形成 节状切屑切屑;在切削速度较低、切削厚度较大、刀具前角较小时常产生节状切屑切屑,又称挤裂切屑;在切屑形成过程中,如剪切面上的剪切应力超过了材料的断裂强度,切屑单元从被切材料上脱落,形成粒状切屑;切削脆性金属时,由于材料塑性很小、抗拉强度较低,刀具切入后,切削层金属在刀具前刀面的作用下,未经明显的塑性变形就在拉应力作用下脆断,形成形状不规则的 崩碎切屑。18、研究表明,工件材料脆性越大、切屑厚度越大、切屑卷曲半径越小,切屑就越容易折断。19、切削力来源于两个方面:克服切削层材料和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