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复习资料一、课标及基础知识◆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一)课标解读1.了解农业的概念、特点及分类;2.了解区位的含义;3.分析主要农业区位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实例;4.结合实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二)知识点整理1、农业生产的特点 1.地域性——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2.季节性和周期性——遵循“不违农时”的原则2、农业的分类1.按生产对象分: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2.按投入多少分:粗放农业、密集农业(或集约化农业,包括劳动密集和生产资料密集)3.按产品用途分:自给农业、商品农业3、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条件:地形(地形类型、地势)、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河水、冰雪融水、地下水)、土壤(耕地面积、土壤肥力)★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农业技术(生产技术和经验、机械化水平、保鲜冷藏技术等)、劳动力、政策、地价、资金、工业基础(一)气候1.热量:影响农作物的类型、耕作制度和产量等。(注:昼夜温差的大小也影响农作物的品质,举例:新疆的瓜果特别甜、青藏高原青稞品质好。)我国各温度带农业生产的差异温度带主要地形区积温主要农作物耕作制度中温带东 北 平 原 、 内 蒙 古 高 原1600°C—3400℃春小麦、玉米、大一年一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准噶尔盆地豆、高粱、亚麻、甜菜暖温带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3400°C—4500℃冬小麦、棉花、玉米、温带水果两年三熟亚热带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 云 贵 高 原 、 东 南 丘陵、珠江三角洲4500°C—8000℃水 稻 、 甘 蔗 、 油菜、茶叶、亚热带水果(如柑橘等)一年两熟至三熟热带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雷州半岛、台湾南部>8000℃热带经济作物(如橡 胶 、 香 蕉 、 咖啡、椰子等)一年三熟青藏高原区青藏高原< 2000℃青稞一年一熟 注:农业生产上把日平均气温≥10℃的日子称为农作物的生长期,生长期内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就叫做积温。从每年秋季初霜到第二年春季终霜,这一段时期称为霜期,每年除去霜期的时期就叫做无霜期。生长期和无霜期的长短以及积温的多少是反映热量条件优劣的重要标志。2.光照:不同农作物对光照条件的要求不同。长日照农作物:麦类、亚麻、甜菜、马铃薯等。短日照农作物:水稻、玉米、高粱、大豆等。3.降水:年降水量大于 400MM 的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