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学习心得体会 韬光养晦,内涵发展,不断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一个月时间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专题网络培训是我收获良多。让我进一步深入了解了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扩展了看待现代教育问题的视角,提高了对工作实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更新了理念,激发了思考,使我能够在忙碌的具体工作中能够稍微停驻一下,做做总结,理理思路,从而更高效地做好今后的工作。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的学习中,我特别学习和思考了关于高等教育的论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步伐,是纲要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发展任务。结合工作实际,对于高等教育的管理和发展,我有以下一点体会。 一、对中国当代高等教育现状的看法 著名教育和文化学者杨东平认为,中国现行的教育依然沿袭了旧有的“大一统、行政化”,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本来,教育应该是生动活泼的,应该由教育家来主导。大学是区别于第一部门政府机构、第二部门企业机构,它是典型的第三部门。对它应该有着与政府机构和企业机构完全不同的制度设计和管理模式,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没有拿出很好的设计。” 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认为,教育的产业改革,把大学从学术象牙塔抛入商业菜市场,大学成为一家公司,学生变成一种产品。用大学招生来推动 gdp、用大学城来拉动房地产,学术项目变成生意、师生关系变成老板雇员、大学靠地产牟利,彼此早就成了交易关系。这一切来得太快而不加深思,在没有配套的前提下人人都脚步匆匆。即使是一门生意,它也是没有成熟商业规划、没有文化附加值、不能让消费者感到愉快的烂生意。我国教育界办学者们的思想依然还是停留在第二次工业文明时期,抱着工业文明的法则不放,这些原则是:标准化、专业化、同步化、集中化、集权化和好大狂,而这些原则是与第 1 页 共 3 页信息时代根本对立的。不客气地说,我国高教中存在的问题,就是这六条法则造成的恶果,特别是好大狂的思想。凡事以大为好,而且追求大到了发狂的地步,如大学扩招、大学合并、专升本、学院改为大学、系改院、建豪华的大楼、建大学城,等等。因此,为使我国大学走出困境,必须进行一次教育改革的启蒙,通过改革坚决摒弃第二次浪潮六大法则对大学的束缚,特别是纠正好大狂的思想,使大学恢复到常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