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元目标检测卷十二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化 (时间:5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5 分)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美国和德国都是后起之秀,都是采纳新技术成果的模范。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这两个国家却成为对手的根本缘由是( ) A.德国成为美国盟国的敌对国 B.美国和英法有着历史的渊源 C.美德资本扩张的冲突和冲突 D.德国的潜水艇战损害了美国 2.1919 年,中国对欧洲国家的商品进口额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868 年的33.4%下降到11%。对此合理的说明是( ) A.当时资本输出成为主流 B.世界政治经济局势发生变更 C.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D.国内开展反帝爱国运动 3.1921 年8 月11 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书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退国家间误会……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有关问题的探讨中应当遵循敬重友情、去除争端的原则,英、法、意、中等国当即表示同意。美国发出邀请的主要意图是( ) A.减轻巨额军费开支造成的沉重经济负担 B.平静中国人民的反帝怒潮,充当和平使者的角色 C.通过外交手段重新确定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D.牵制日本扩张,与英国共享亚太地区领导权 4.1917 年俄国二月革命后的几个月,“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政党”等字眼在城市或乡间的广阔人民阶层中非常流行,俄国民众一夜之间几乎都成了社会主义者。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世界上首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B.暴力革命成为俄国社会的共识 C.科学社会主义由志向变为现实 D.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群众基础广泛 5.下表为20 世纪20 年头欧洲大事记(节选)。这集中体现了当时( ) 年份 事务 1922 年 苏德签订条约,同意外交正常化 1925 年 国际联盟对保加利亚和希腊之间的纠纷作出裁决 1925 年 德、比、法、意、英签订条约,规定德、法、比相互保证德比、德法边界不受侵扰 2 1928 年 英法等15 国签订《非战公约》,规定废弃以斗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A.地区冲突的加剧 B.德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C.维护和平的尝试 D.国际组织作用的加强 6.1918 年,列宁选派工人征粮队到农村征粮,要求选派征粮队员必需谨慎,每个工厂每25 人摊派1人,要“保证每个候选人忠诚醇厚,能遵守革命纪律……不让那些总想滥竽充数的……骗子混进征粮队”。这说明列宁( ) A.相识到征收粮食税的重要性 B.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方式 C.意在防止征粮危...